初見馬勺臉譜,就立刻被它的細膩與粗狂并重,抽象與神韻兼具的美給驚艷到了。你看它鮮艷明亮的顏色、飽滿豐富的形態(tài)、夸張大膽的線條,再搭配上“花臉張”的一雙巧手,便勾勒出一張張形神兼?zhèn)?、明艷動人的社火臉譜,無不令人拍手稱奇。
馬勺臉譜為陜西民間所獨有,由古代的民間祭祀活動及歌舞活動中的“假面”“涂臉”發(fā)展而來。馬勺臉譜傳承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記載著周秦最輝煌的民俗文化。懸掛和收藏馬勺臉譜從明代起就已盛行,人們將其懸掛廳堂居室用于扶正祛邪、鎮(zhèn)妖降怪,表達祈福納祥、招財進寶的美好愿望,因而馬勺臉譜深得人們喜愛和崇尚。經過歷代民間工藝美術傳承人的繼承和發(fā)展,馬勺臉譜已成為中國民間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馬勺上的神話”。
“花臉張”,原名張星,中國十佳民間藝人,陜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寶雞社火臉譜博物館館長,寶雞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社火臉譜繪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出版的木刻手繪線裝書《張星社火臉譜粉本》,填補了手工書籍原生態(tài)的空白。他繪制的臉譜在保持傳統(tǒng)的基礎上,博采眾長,勇于創(chuàng)新,其臉譜色彩鮮艷,圖畫傳神,線條突出,獨具特色。著名作家馮驥才看到他的作品時欣然題詞“寶雞文化濃似酒,張星馬勺艷如花”;著名作家賈平凹被他“瀝粉勾金”的馬勺藝術所震撼并親筆題字“花臉張馬勺”;著名書法家鐘明善情不自禁為含有張星馬勺臉譜的國家印花稅票《陜西工藝美術》題字“三秦瑰寶”。
傳承:傾盡所有收藏失落在民間的臉譜粉本
走進寶雞社火臉譜博物館,小小的空間里陳展的“物件”卻琳瑯滿目。墻上掛滿了插花臉譜、血臉譜、木锨臉譜等獨具寶雞特色的各式臉譜。民間流傳下來的社火臉譜粉本是社火臉譜繪畫的樣本,是民間藝人的傳家寶貝,張星繪制臉譜數十年來,走遍了寶雞社火繁盛的村落,遍訪民間藝人,搜集整理了散落在民間的珍貴臉譜粉本。他收集的500多本圖譜中,堪稱文物級的就有100多本,最早圖譜是同治年間的,還有很多老藝術家繪制的收藏級精品,令臉譜愛好者目不暇接。
談及緣何對這些粉本如此鐘情,張星笑著說:“我第一次見到社火臉譜,那是在1976年春節(jié),當時不到8歲的我,第一次看到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遠遠走過來的社火隊伍,被這些壯觀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了,擠在人群里好奇地追看,久久不愿離去。從那以后,這些色彩鮮亮、明艷動人的藝術品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中。我收藏的第一本社火臉譜粉本來自于母親,她是一名美術教師,也是我藝術道路上的‘領航人’。”
創(chuàng)新:“張星馬勺”讓民間藝術大放光彩
仔細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張星的馬勺臉譜與傳統(tǒng)工藝上的臉譜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在多年的繪制和學習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了傳統(tǒng)的馬勺臉譜在工藝和美感上有許多缺點。于是,善于思考的張星就從各方面研究改進馬勺臉譜的工藝,創(chuàng)造出特色鮮明、豐富立體的臉譜。在用料上,他試驗了幾十種材料,經過篩選,最后選擇了“梧桐木”作為基料,因這種顏料更容易保存。同時,他還將老藝人們用的酸性土顏料改為色彩鮮艷又不會掉色的汽車車漆級顏料,使得臉譜形象更為豐富立體,顏色也更加絢麗。
為使臉譜呈現(xiàn)現(xiàn)代立體感,張星巧妙地將寺廟的“瀝粉勾金”方法運用到臉譜之上,使其線條有突出感,熠熠生輝。同時,張星又開創(chuàng)性地將“臉譜藝術”與“鼓藝術”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既是臉譜又是手鼓特色的工藝品,讓臉譜藝術融入到生活的各個角落。除此之外,張星還在“馬勺臉譜”上采用鑲嵌工藝,將羊角、珍珠、瑪瑙等飾物鑲嵌于臉譜之上,形成了獨特的美感。
跨界:讓臉譜成為國潮時尚新寵
隨著“國潮風”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時尚、美妝、運動、文創(chuàng)品牌開始關注中國傳統(tǒng)的民間工藝,將這些民間工藝與時尚元素相結合,開發(fā)出一系列火爆的“國潮”周邊產品,廣受年輕人歡迎。為了讓社火臉譜獲得更廣泛的傳播,張星與杭州絲綢商達成合作,將自己設計出來的臉譜圖案手稿印到絲巾上,絲綢質感搭配著絢麗大方的臉譜圖案,藝術氣息濃厚,受到廣大游客的喜愛。
閑暇之余,張星還設計了一種臉譜書簽,名曰“群英譜”書簽,一套6枚,臉譜主圖為孫悟空、關公、包公等中國民間傳統(tǒng)人物形象,勾畫細致,設計文雅,頗受市場青睞,如今已售出2萬多套。
未來,張星打算將這些臉譜周邊的衍生品進行規(guī)?;a,讓臉譜圖案不僅僅停留在馬勺上,而是大大方方地融入現(xiàn)代生活,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讓更多人了解馬勺臉譜,打造“張星臉譜”的閃亮名片。(楊寧)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