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實習記者 張涵博)9月16日,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共同舉行“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共圓全面小康夢”新聞發(fā)布會,邀請榆林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春臨介紹榆林市脫貧攻堅工作情況。
榆林市下轄1市2區(qū)9縣,全市12個縣(市區(qū))均為革命老區(qū)縣,其中國定貧困縣8個。近年來,榆林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tǒng)攬貧困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全局,嚴格落實“村村過硬、戶戶過硬、人人過硬”要求,貧困人口由2014年底的48.63萬人減少到2019年底的1.82萬人,貧困發(fā)生率由16.3%降到0.6%。截至目前,1.82萬貧困人口已具備退出條件,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89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全力解決群眾飲水難
據李春臨介紹,榆林市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飲水標準,在找問題、補短板上下足“繡花”功夫,先后組織開展了系列專項行動,以確保脫貧攻堅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全市累計投入78.14億元用于道路和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修筑通村瀝青水泥路6534公里,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運車;建成飲水安全工程5218處,所有貧困群眾都喝上了放心水。全力推進農網改造升級和網絡建設工程,貧困村生活用電、動力電和寬帶網絡實現全覆蓋。
針對群眾最關心的義務教育、基本醫(yī)療和住房安全等問題,榆林市強化控輟保學“七長責任制”,確保建檔立卡戶子女義務教育階段不再因為貧困而失學輟學;全面推行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即時結算,貧困人口就醫(yī)全部納入“三重保障”體系,城鄉(xiāng)居民醫(y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實施農村危房改造2.13萬戶,完成1.33萬戶貧困戶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為4.67萬貧困群眾代繳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險,累計將35.92萬人(次)納入低保、6.11萬人納入特困供養(yǎng)。
產業(yè)扶貧夯實脫貧根基
“大力實施‘4+X’產業(yè)扶貧工程,因地制宜發(fā)展壯大蘋果、蔬菜、羊子、馬鈴薯四大主導產業(yè)和紅棗、小雜糧、中藥材等特色產業(yè),23.9萬名有勞動能力且有意愿發(fā)展產業(yè)的貧困人口實現了產業(yè)全覆蓋。”李春臨說,榆林市探索形成了“龍頭企業(yè)+主導產業(yè)+貧困戶”等帶貧益貧模式,引導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與3.4萬戶貧困戶建立帶貧益貧機制;建成并網光伏扶貧電站264個,關聯751個貧困村,每年有固定發(fā)電收益1.68億元用于扶貧事業(yè),規(guī)模和覆蓋面積全省第一;累計投放扶貧小額信貸20.3億元,發(fā)放互助資金借款14.9億元。“全力推進就業(yè)扶貧,精準對接崗位、技能、人員,累計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yè)11.6萬人,公益崗位安置就業(yè)9511人,聘用生態(tài)護林員3654名,全市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yè)意愿的貧困戶家庭至少實現1人就業(yè)。”
榆林市通過產業(yè)扶貧持續(xù)帶動貧困群眾穩(wěn)定增收,從2014年到2019年,全市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由3013元增長到10206元,年均增長27.64%。
匯聚脫貧攻堅合力
“始終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多元參與、群眾主體的原則,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脫貧攻堅,構建起了專項扶貧、行業(yè)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工作格局。國家和省市縣946家單位參與定點扶貧,直接投入幫扶資金19.3億元。”李春臨說,榆林市深入推進揚榆扶貧協作,落實蘇陜扶貧資金5.8億元、項目267個。
拓展國企“合力團”、校地結對“雙百工程”、優(yōu)質醫(yī)療資源下沉三大特色幫扶體系,建成投產項目9個,培訓2萬余人次,派駐醫(yī)生專家389名,新建臨床專科6個。廣泛動員民營企業(yè)、社會組織深入開展村企合作、結對幫扶,940家民營企業(yè)和488家社會組織累計投入資金15.64億元,惠及貧困人口15.81萬人次。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