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南民歌是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通過履行人大代表職責,多做一些保護傳統(tǒng)文化的工作,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我們陜南民歌,讓陜南民歌走出去,走到更廣闊的舞臺上去。”省兩會上,省人大代表、漢中市鎮(zhèn)巴縣文化旅游服務中心演員彭光琴談及自己的履職經(jīng)歷,流露出滿滿的自豪感與榮譽感。
陜南民歌歷史悠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作為傳承人的彭光琴對陜南民歌有著特殊的感情,并一直為保護和傳承這項非遺而努力。作為省人大代表,不僅讓她對肩頭的責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更加堅定了她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初心。
對于彭光琴而言,走進群眾不僅是作為基層文藝工作者的職責,也是她踐行人大代表職責的重要內容。“人大代表從人民群眾中來,就要深入基層聆聽人民群眾的心聲。我的職責就是要更多地走到群眾中去為他們歌唱,為偉大的時代歌唱,讓更多人在新時代感受陜南民歌的魅力。”
“去年,我隨漢中市人大對漢中文化產(chǎn)業(yè)做了一次深入調研,走訪了9個縣2個區(qū),發(fā)現(xiàn)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國家文化遺產(chǎn)保護措施不足,圍繞陜南民歌的文化服務載體少。”彭光琴認識到,保護傳承傳統(tǒng)文化要做的還有很多。
今年省兩會,彭光琴帶來的建議就是要增加對基層文化設施建設的投入,建立包括陜南民歌為主體的資料庫、展覽館、孵化基地和創(chuàng)作中心以及宣傳平臺,為展現(xiàn)陜南民歌的魅力、打造陜南民歌體系、壯大地域文化品牌提供支撐。
實際上,對于彭光琴而言,每一次調研、每一次走訪、每一次演出、每一次歌唱都是初心之旅。雖然工作不輕松,但是她樂在其中。“我要做傳統(tǒng)文化走進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我會不負期待,為人民群眾獻上更多的文藝精品,把陜南民歌推廣給更多的人,唱響陜南‘好聲音’”。(記者 陳嘉)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