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里櫻花開得正盛,薄蘭強將兩本厚厚的塑料冊,抱在樹下,把一張張旅游門票拿了出來。每天看看門票,成為薄蘭強晚年生活的重要內容。81歲的他將此戲稱為“免費旅游”,他說,小門票里有大世界,每一張都是祖國壯美山河的美好記憶。
門票簡直是個“百科口袋書”
3萬多張門票,裝在上千本塑料冊中,占據(jù)了薄蘭強書房的很大一塊空間。第一次對門票產生興趣,是在1957年。“我從河南鞏義老家,剛來西安不久,去革命公園玩,門票兩毛錢,只有方寸大小,特別精美。”當年人們并沒有“旅游”的概念,能花錢獲得一張門票,還是蠻珍貴的。
薄蘭強老人收藏門票3萬多張,每一張都是祖國壯美山河的記憶
從此,收集門票成為這位中學語文老師的一個特殊癖好。“每到一個陌生城市,當?shù)氐牟┪镳^是一定要去的,門票舍不得扔,都攢著。”
按材質分,門票既有常見的紙質票面,也有塑料、布料、磁卡、金屬甚至光盤做成的。按地域分,除了陜西本地幾乎所有景區(qū)及博物館各個時期的不同門票外,他收藏的門票涵蓋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qū)。其中,僅國家級歷史名城就有80多個。
老人向記者展示他的藏品
“門票上知識豐富,有很深的文化底蘊,比如上面的地圖、簡介、特色文化,人物、動物、花卉、植物、山川、歷史、寺廟,簡直是個‘百科口袋書’。”薄蘭強說,收藏到的每一張門票,他都會研究上面的圖片,有壁畫、書法、繪畫、雕塑等等,均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同時,他也會在書上或網(wǎng)上查找該景點介紹與講解,深挖其中的文化內涵,感覺比親歷景點的游客收獲還多。
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薄蘭強已經(jīng)收藏了3萬多張門票,有的是他游覽過后保留下來的,有的是他在“藏友”中間交換來的,還有不少是在拍賣會上購買的。這些門票來自全國各地甚至異國他鄉(xiāng),每一張都有不同的風情。
門票收藏屬于冷門品種
比如這張面值只有0.2元的兵馬俑門票,紙質泛黃,大小如公交車票一般,看起來素雅娟秀。比如這張帶著音樂盒的江蘇淮安周恩來故居門票,像一本折疊起來的冊頁,翻開后,《繡金匾》的音樂就響起來。比如北京魯迅故居的門票,上面印有陸燕生畫的故居圖,畫家采用俯視角度、以三點透視畫法,畫了故居三個層次院落,并在真實的基礎上融入了個人的審美,具有很高的藝術性。
“與現(xiàn)在的門票相比,這些老門票基本是手繪后印刷的,燙金的字體加上考究的設計,精致的排版,更具藝術性。”今天,薄蘭強告訴三秦都市報記者,現(xiàn)在的很多門票,就是把景點的照片印在上面,有的甚至都是電子門票。此外,年齡越來越大,很多景點已經(jīng)對他免票,“從這個角度來講,門票也見證了我國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
陜西省收藏家協(xié)會旅游門券專業(yè)委員會的一位門票收藏愛好者說,景區(qū)門票在全國來說,是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收藏品種,隨著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使用移動支付、掃碼進門,“未來,門票的收藏價值會逐漸凸顯。”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