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垃圾分類方案正式施行進入倒計時,垃圾分類也進入越來越多的公共空間。近日,在西安地鐵上,年輕人交談時說:“一杯珍珠奶茶,液體要倒入下水口,珍珠投放濕垃圾,杯子吸管則是干垃圾,做到干濕分離。”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zhí)法局生活垃圾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共場所垃圾分類是個難點,但也正是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重要突破口。
年輕人分類意識和準確度較高
西安地鐵作為市民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每天都會收集大量的生活垃圾。由于沒有廚余垃圾,地鐵渠道內(nèi)的環(huán)境事實上有利于分類。但推行垃圾分類以前,乘客出行并不在意,使得很多可回收循環(huán)使用的資源在大量混合垃圾當中被浪費。
8月8日下午,記者在西安地鐵二號線小寨站內(nèi)看到地鐵通道口處的垃圾箱全都更換成了四個并排銀色的“分類垃圾箱”,分別為“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廢紙/金屬”和“可回收塑料/玻璃”四種。在垃圾箱醒目的位置上都詳細標注了對應的具體物品:比如“其他垃圾”包括一次性餐具和灰土;“有害垃圾”則是廢電池和廢舊燈管;“可回收廢紙/金屬”包括紙張和金屬;“可回收塑料/玻璃”包括塑料和玻璃等。
記者觀察到,不少市民乘客在經(jīng)過分類垃圾箱時開始辨認投放手中的垃圾。
一位刷卡出站的女孩,路過4個分類垃圾箱時停留幾秒后將手中的衛(wèi)生紙扔向了“其他垃圾”。據(jù)市城管局檢查人員介紹,許多人都認為衛(wèi)生紙屬于可回收廢紙,實際上衛(wèi)生紙屬于其他垃圾,并沒有可回收價值,是一個垃圾分類易錯點,這位女孩準確地避開了雷區(qū)。
工作人員詢問女孩是如何準確投放的,她說:“其實看著4個垃圾箱我也頭大,不知道該怎么扔,生怕扔錯了位置。只是最近網(wǎng)上垃圾分類的新聞很火,比較關注,就多留意了一些易錯點,而且西安垃圾分類也馬上實施了,多學一點總是好的。”
記者在地鐵站內(nèi)觀察了30分鐘后發(fā)現(xiàn),許多人在扔垃圾時都會猶豫思考一下,但4個分類的垃圾箱內(nèi)的垃圾仍有“走錯門”的現(xiàn)象。其中最好區(qū)分的是有害垃圾箱,而其他3個垃圾箱就不那么容易區(qū)分,很容易搞錯。
保潔員李枝稱:“總體看年輕人和小孩通過網(wǎng)絡和學校的學習,對垃圾分類比較了解,扔錯的情況比較少。不少上了年紀的乘客雖然有垃圾分類的意識,但扔錯的情況比較多,還需要更系統(tǒng)地學習垃圾分類。”
來自陜師大的陳文告訴記者,她在網(wǎng)上看到別的城市出現(xiàn)了因為垃圾未準確投放,環(huán)衛(wèi)工的手被玻璃劃破或被帶有腐蝕性液體燒傷的新聞,認為垃圾準確投放很有必要,如果有機會希望當一名志愿者向市民普及垃圾分類的知識。
掌握分類就像搞明白地鐵換乘
對于西安地鐵渠道推出的分類垃圾箱,不少市民表示支持,垃圾分類非常好,夏天天氣熱,地鐵人流量大,垃圾也會多,如果沒有分類扔垃圾,垃圾箱很快就會產(chǎn)生異味。但也有市民表示擔憂:“西安的垃圾分類不夠明確,雖然有心分類扔垃圾,但沒有人指導如何扔垃圾,很容易扔錯。年輕人學習能力強接受新事物快,也比較自覺,反而是中老年人分類意識還差一點,需要改變觀念,提高垃圾分類的主動性。”
據(jù)了解,自2017年底,西安地鐵就已經(jīng)開始通過展板、櫥窗等宣傳垃圾分類的工作。到今年4月底,西安地鐵各個站點都配備了分類垃圾箱,近日開始逐漸投入使用。西安地鐵站的垃圾分類箱既是展現(xiàn)文明西安的一個窗口,也是垃圾分類政策落地的第一線。
西安市地鐵辦負責垃圾分類的工作人員表示,垃圾分類的推行,就像是全社會人民一起重新學習一個生活常識過程。就像乘坐地鐵要搞明白從甲地到乙地要坐幾號線,到哪換乘。只要軟硬件設施配備到位,長期宣傳引導,相信對于市民乘客而言,垃圾分類很快就會成為生活習慣,我們的城市也將順利進入垃圾分類時代。
“倡導垃圾分類,引領綠色新風尚,讓垃圾分類的理念深入人心。如果西安市公共場所的生活垃圾都能夠合理有序地進行分類,那么社區(qū)、家庭分類就更加規(guī)范,社會資源循環(huán)利用率就會大幅度提高。”市城管局生活垃圾管理處任蕾說。
據(jù)悉,我市正通過廣泛宣傳,讓垃圾分類成為一種日常習慣。目前在很多社區(qū),居民都能按照垃圾箱上的分類標志進行投放垃圾,下一步相關部門將在各公共場所大力推進分類,發(fā)揮文明窗口作用,讓這座城市更加亮麗宜人。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