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廷旭
喜歡讀歷史是一種情懷,如同喜歡山海一樣的遼遠空闊,如同喜歡甘霖一樣的潤物無聲,如同聽見時光深處的回聲傳來,無法不與之欣喜共鳴。知道我們從何而來,才能更加明晰走向何處;知道我們曾經走過的曲折,才能更加明智地作出抉擇;知道我們從哪里得到力量,才知道如何將這力量傳遞下去……在浩如煙海的傳統(tǒng)典籍里,凝聚著民族共同記憶,傳承著中華文化基因,佇立著先賢精神高峰,其中,由西漢太史公司馬遷撰寫的《史記》猶如最亮眼的明星一般,熠熠生輝,光耀千古。
《史記》是我國古代第一部具有完整理論體系的史學著作,開創(chuàng)了紀傳體通史體例?!妒酚洝吠瑯邮且徊课膶W著作,被魯迅先生稱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不僅有翔實精確的歷史事件,也有酣暢淋漓的場景描寫,文字生動、筆力洗煉,情感充沛、詞氣縱橫,塑造了眾多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妒酚洝愤€是博大而深刻的,書中不僅為帝王將相、諸子百家寫史,也為游俠商賈、滑稽刺客立傳,思想開闊包容,品評人物深刻,不囿于時代之見,不懼當權者的壓力,秉持公心誠心,為天下人講天下事,既有歷史的溫度,又充滿文學魅力,成就了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著述理想。
一段歷史的背后,必有一番精神。《史記》文直事核,善惡必書,以高超的敘事手法、濃郁的詩人氣質,展示了社會人生的波瀾壯闊,講述了中國精神的萬千氣象。書中有顧全大局、襟懷坦蕩的廉頗、藺相如;有品行高潔、不從流俗的屈原、賈誼;有反抗暴政、敢為人先的陳勝、吳廣;有勇于變革、踐行理想的商鞅、吳起;有重情重義、已諾必誠的豫讓、荊軻,他們的信念、品德、節(jié)操和人格精神給人無盡的感嘆。盡管在動蕩變幻的時代背景里,充斥著太多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命途多舛、悲涼結局,但他們始終有一種不屈不撓、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面對生命的價值選擇時,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奮斗抗爭的生命內涵,展示了壯懷激越、慷慨悲歌的生命之美。
《史記》讀的是故事、賞的是人心,之所以能夠鑒古知今,是因為事理人心是千古不變的。在故事里可以看到人情百態(tài)、體會人生哲理,比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肯定了人是利益驅動,也肯定了正當獲取財富的合理性。“當斷其斷,反受其亂”,如不果斷采取行動,往往會被動面對更糟糕的處境。“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竟是歷代功勛卓著者普遍面臨的人生困境。“眾口鑠金,積毀銷骨”,言語的力量甚至比刀劍強大。“禍不妄至,福不徒來”,事物之間往往有深刻的聯系。司馬遷每寫完一篇,都有一段“太史公曰”,既是對人物故事進行總結,也是一種哲學思考。我們應該隨之停下,掩卷沉思,一同追問事件的因果關聯、人物的取舍抉擇,對于今天的我們有什么樣的啟迪?在思考追問中看真相、看規(guī)律、看人心,于是對世界和人生的認識多了幾分清明洞徹。
《史記》中詳細介紹了諸子百家的學說,其哲學思想源遠流長,形成了中國人獨特的思想傳統(tǒng)和精神境界。上層統(tǒng)治者遵循的儒表法里,普通中國人性格里的儒道互補,莫不源于這個百家爭鳴的時代。隨著社會發(fā)展需要,理學心學以及佛老學說都在不斷進行新的闡釋,但許多根本觀念并未改變,早已融入中華兒女的血脈之中。如孔子的“仁者愛人”、孟子的“心性四端”、荀子的“援法入儒”、老子的“謙退處下”,這些都是先哲對國家社會平穩(wěn)運行、人際關系和諧相處的思考,也成為中國人立身處世的共同準則,內化為日用而不覺的集體意識,形成了中國人柔韌堅強的精神內核和謙恭好禮的外在表現。
《史記》的深刻,在于中國精神的強烈表達,與司馬遷本人的際遇密切相關。他自言“少負不羈之才,長無鄉(xiāng)曲之譽”,是個耿直有個性的人。后因李陵之禍,心中對生死產生了強烈而獨到的見解,認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要選擇自己心中重要的那個價值而活。心中若有高尚的價值引領,人的精神就能聚焦,行動也堅定有力。他在《報任安書》中寫道:“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因秦,《說難》《孤憤》?!对姟啡倨蟮资ベt發(fā)憤之所為作也。”他稱贊這些倜儻非常之人,也用這種精神鼓舞自己完成修史理想。這種精神就是中華文化中固有的“自強不息”,是孟子的“浩然之氣”,是文天祥的“天地有正氣”,是于謙的“要留清白在人間”。這種精神讓每一個個體在面對外界的誘惑和危脅時,處變不驚、堅守內心,在國家民族面臨危難之時,事不避難、義不逃責,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所在。在今天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這種精神就是我們的志氣、底氣和骨氣,體現在各行各業(yè)的奉獻者身上,體現在以身許國的奮斗者身上,信念堅定、愛崗敬業(yè)、恪盡職守、踏實苦干,他們的精神也鼓舞著青年一代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接續(xù)奮斗、傳承文明,努力做新時代的追光者、逐夢人。
(作者單位:西北工業(yè)大學附屬中學)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