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瑞芳
再讀經(jīng)典,我仍然感到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火熱的激情歲月
中秋假期,我用了三天時間,重讀了楊沫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這部小說其實早在35年前我上初二時就已讀過了。再讀經(jīng)典,我仍然感到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火熱的激情歲月……
我讀過許多紅色經(jīng)典,尤以楊沫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對我的影響最大。從少年、青年步入中年,小說主人公林道靜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光輝形象始終定格在我的腦海里,鞭策我不斷奮進。
《青春之歌》以20世紀30年代初為主線,除夕之夜的北平,外面寒風逼人,十余位青年聚在一處熱烈交談,燃起情感與思想上的溫暖篝火。他們思念淪陷的東北故鄉(xiāng),痛陳腐敗的當局統(tǒng)治,憤恨日寇的侵略,歡呼紅軍反圍剿的勝利,把民族的生死存亡與個人的前途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席間旁聽的人中就有小說主人公林道靜。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楊沫的代表作,這部作品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運動這一歷史時期的愛國學生為背景,描寫了以北大學生為中心的一批愛國進步青年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革命斗爭,塑造了眾多知識分子形象,反映了在階級矛盾日益尖銳激烈動蕩的年代,知識分子的崛起和分化。表現(xiàn)出中國的一代青年在黨的領導教育下,不斷更新自己,擺脫舊思想束縛的曲折成長過程,說明了廣大青年知識分子只有在共產(chǎn)黨領導下,積極投身于無產(chǎn)階級偉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確出路,才能擁抱美好青春。
這是一部描寫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愛國學生運動的優(yōu)秀長篇小說。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戰(zhàn)斗圖景,描寫了一批熱血青年投身革命,為打碎黑暗舊世界而與反動階級進行長期艱苦卓絕斗爭的感人故事。
小說主人公林道靜幼年喪母,又飽受父親家族的凌辱與虐待。這樣的生活養(yǎng)成了她孤僻倔強的性格,但不妨礙她長成一個非常善良的姑娘。對勞動人民遭受的苦難,她會表示深切的同情;面對窘迫的生活,她渴望“獨立”做“自由的人”。同時,她也不愿被小資產(chǎn)階級的感情所羈絆,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為反抗不幸的命運離家出走,這是“五四”以來許多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走向社會時共同邁出的第一步。最后在盧嘉州、林紅等人的教育幫助下,在一系列革命實踐中變得堅強,自此他們才有了真正的前途與出路,也擁有了真正值得歌頌的美麗青春。
在閱讀過程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小說中的革命英雄人物,他們抗擊侵略,抵制暴政,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民族的生存,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不怕流血不懼犧牲,堅強勇敢地面對兇悍的敵人。
當讀到林道靜為了人民、為了祖國,熱情投身于學生運動,毅然決然地離開膽小怕事、軟弱無能的余永澤時,我心里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林道靜,一個不屈服于命運的女中學生,在中國共產(chǎn)黨影響下,明白了“一個人的命運只有和祖國的命運結(jié)合在一起才會有真正出路”的道理,進而成為“一二·九”學生運動的領導者之一,塑造了一個在上世紀30年代覺醒和成長的革命青年形象。
重讀《青春之歌》,字里行間深深地感受到林道靜、盧嘉川、羅大方等人留下的是他們?yōu)檎任ky中的祖國所表現(xiàn)出的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我常常教育兒子,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該更好地傳承他們舍生忘死的精神,從自身做起,愛崗敬業(yè)、任勞任怨,唯有如此,才對得起英雄先烈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大好河山。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