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凌晨,位于陜西寶雞的中鐵寶橋集團有限公司內,十幾名橋梁工程師徹夜未眠,歡呼相擁。此刻,4000公里外的亞得里亞海小斯通灣海面上禮花齊鳴,克羅地亞佩列沙茨大橋通車儀式正在隆重舉行。
“1170天,這是寶橋人第23次跨越海灣!”中鐵寶橋集團佩列沙茨大橋項目總工孫蕾蕾與同事們一道,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
通車現(xiàn)場漫天煙花
通車現(xiàn)場漫天煙花
“佩列沙茨大橋是我作為項目總工以來,所負責的標準要求最高、施工難度最大、質量控制最嚴的項目。但當我們看到新聞報道里克方人民流露出的真情實感,感覺三年多的堅守是值得的!”孫蕾蕾堅定地說。
孫蕾蕾在車間現(xiàn)場
2003年7月,剛剛從大學畢業(yè)的孫蕾蕾毅然來到秦嶺腳下,追逐心中的橋梁夢想。不久后,她又響應企業(yè)“二次創(chuàng)業(yè)”號召,東赴揚子江畔,“當時的公司是在荒灘上建廠房,吃的是大鍋飯,住的是活動板房。”回想起那段艱苦歲月,孫蕾蕾眼中更多的是懷念與感慨。
孫蕾蕾是中鐵寶橋為數(shù)不多的橋梁女工程師,但豪爽的性格和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讓她快速成長為企業(yè)的技術骨干。2019年,公司領導將佩列沙茨大橋總工程師的重擔交到孫蕾蕾手上,但第一次負責海外項目,語言成為頭號難題, “外方使用克語,而我們需要從中文轉為英文,再將英文翻譯成克文,在與外方監(jiān)理和設計的溝通過程中,很多專業(yè)術語無法明確表述,項目一啟動就舉步維艱。”
為了讓英語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孫蕾蕾利用業(yè)余時間每天在公司的“海外英語學習群”內學習打卡,已經(jīng)堅持了1093天,公司許多同事都表示“不服不行”。
孫蕾蕾遇到的第二個難題是全新的技術標準。EXC4是歐標EN1090標準最高執(zhí)行等級,而吃透標準則是整個項目順利推進的重中之重。項目啟動后,部門技術、質量人員研究歐盟制造標準,一次次試驗、優(yōu)化、再試驗,孫蕾蕾和團隊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了多拼板單元制作技術、U肋嵌補段精切割技術、總拼箱內采用腳手架方法等方案,成功解決了鋼梁制造過程中的U肋鋼襯墊與U肋密貼難題、鋼梁總拼過程中三拼拼裝難題、外觀要求極高等難題,并成功申報6項專利。
2019年底,疫情爆發(fā),新的挑戰(zhàn)接踵而至。2020 年3月,克羅地亞關閉邊境,限制人員出境入境;6月,單日確診病例仍連續(xù)呈兩位數(shù)增長。
面對諸多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項目團隊頂住壓力、無畏逆行,組建了一支含技術、質檢、安全、專業(yè)顧問等精兵強將在內的施工隊伍,跨越印度洋抵達克羅地亞,毅然站在了復工復產(chǎn)的最前線,而在這其中的艱辛,中鐵寶橋佩列沙茨大橋項目副總工鄭馬丹深有體會。
鄭馬丹在克羅地亞橋位合龍現(xiàn)場
“6月底,克羅地亞邊境逐步開放,我接到要去橋位的命令后,內心是十分糾結的。我老婆懷著孕,預產(chǎn)期臨近。”在建設任務與家庭責任的來回拉扯中,鄭馬丹沒有猶豫太久,主動請纓成為了首批“逆行者”。
從2020年8月7日到2021年12月30日,500多個日日夜夜,鄭馬丹只能通過亞德里亞海面上升起的明月寄托著對家人的思念。由于橋位工作量大、技術問題多,處處都需要他操心,每天工作都超過15個小時,再加上時差的影響,很多時候連視頻通話都不方便,孩子叫的第一聲“爸爸”他也沒有聽見。
全橋合龍現(xiàn)場
據(jù)了解,自佩列沙茨大橋項目啟動以來,共有超過200位中鐵寶橋職工奔赴克羅地亞,為佩列沙茨大橋建設貢獻力量。最終,他們圓滿完成了S7-U14共計81個梁段、1.8萬噸的鋼結構制造任務,獲得了克羅地亞方的一致好評,“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一代代橋梁人正是靠著開路先鋒精神,互相勉勵,拼搏奮進,我們干的都是百年工程,絲毫不能懈怠,必須勇敢前行!”孫蕾蕾對記者說。(原韜雄 丁浩)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