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王萱 黃挺)針對市場上發(fā)現一些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經備案后進入市場銷售,違法宣稱“藥妝”“表皮生長因子”、干細胞的問題,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在全省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清查工作。記者走訪市場發(fā)現,絕大多數化妝品銷售單位都不再宣稱藥妝,但個別門店仍在宣傳所售化妝品具有醫(yī)學治療效果,需要進一步規(guī)范。
記者首先來到一家大型連鎖超市,化妝護膚品專區(qū)的銷售人員表示,他們這里沒有藥妝銷售。
記者:“咱們這里有藥妝嗎?就是臉上用的藥妝,(成分)偏中藥的,就是中草藥調理的。”
某超市化妝品專區(qū)工作人員:“沒有。”
同樣,宣稱藥用護發(fā)的洗發(fā)水也已經全部下架,洗發(fā)水的功能不能強調治療效果。
記者:“咱們這里藥用洗發(fā)水牌子都沒有嗎?”
某超市化妝品專區(qū)工作人員:“藥用的一般藥店應該有售賣,咱們超市一般都沒有。”
而在超市附近的一家化妝品店,售貨員拿著一款帶有紅十字標志的國產化妝品向記者推薦,表示這款產品具備藥妝的功能。
記者:“咱們店里有沒有藥妝?”
某化妝品店工作人員:“藥妝?你要抹啥?”
記者:“就是鼻翼兩側容易起粉刺。”
某化妝品店工作人員:“粉刺,你可以用這種,它就是類似藥妝那種類型,專門治痘痘和問題性皮膚的,它就是結合藥物的護膚產品。”
銷售人員表示,藥妝這個概念主要集中在日本化妝品品牌,國產品牌目前都比較含糊。但在西安市東儀路上,一個化妝品專營店卻宣傳的很直接,乍一看還以為是到了藥店。
某化妝品牌專賣店工作人員:“你看我們這個眼霜寫的是減少油脂粒的產生,你原有的脂肪粒越用越少,因為它很細膩,吸收很好的。”
顧客:“這是中藥的?”
某化妝品牌專賣店工作人員:“對。”
記者:“那這算啥?算藥妝?”
某化妝品牌專賣店工作人員:“不算藥妝,只是含有中藥的成分。”
明明店里都是化妝品,但宣傳的內容大多數都是醫(yī)學治療效果,記者看了一下,這些產品上并沒有藥品標志,可治療效果卻非常廣泛。
記者:“這植草膏是治啥的?”
某化妝品牌專賣店工作人員:“濕疹、皮炎、皮膚過敏、蚊蟲叮咬、腳氣,各種癬癥。”
記者:“這多少錢?”
某化妝品牌專賣店工作人員:“23元。”
記者:“這也是化妝品?中藥的?”
某化妝品牌專賣店工作人員:“對。”
據了解,“藥妝”又稱醫(yī)學護膚品,指從醫(yī)學角度來解決皮膚美容問題,由醫(yī)生配伍應用的化妝品。而在我國和世界大多數國家,并沒有“藥妝”的概念。國家藥品監(jiān)管局明確認定,以化妝品名義注冊或備案的產品,宣稱“藥妝”“醫(yī)學護膚品”等“藥妝品”概念的,均屬于違法行為。對于標簽標識用語不規(guī)范、使用醫(yī)學術語和暗示治療效果等問題,監(jiān)管部門將給予產品下架等相應處置。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