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佐成夫婦在經(jīng)營他們的“愛心廚房”。
夫妻醫(yī)院門前開“愛心廚房”15年
事發(fā)江西省腫瘤醫(yī)院附近 六旬夫妻設炊具供患者家屬做菜 每個菜只收取1元錢 兩人希望將廚房一直開下去
近日,六旬夫妻在醫(yī)院門前設“愛心廚房”15年的消息引發(fā)了不少人的關注。從2003年以來,萬佐成和老伴熊庚香就在江西南昌的江西省腫瘤醫(yī)院附近設立了多個煤爐,供患者家屬炒菜用,而這些患者家屬每做一道菜只收費1元錢。這個設在巷子里的簡陋廚房,被大家稱呼為“抗癌廚房”、“愛心廚房”。萬佐成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愛心廚房”并不賺錢,最重要的是可以讓這些患者家屬做些病人愛吃的菜,更好地護理病人。老兩口表示,還會繼續(xù)把廚房經(jīng)營下去,直到做不動的時候為止。
醫(yī)院前設立“愛心廚房”15年
中午時分,在一條并不寬敞的巷子里,幾十人各自在灶臺前忙著做飯,有的在翻炒,有的在忙著切菜。
這個露天廚房位于江西省腫瘤醫(yī)院附近,來做飯的都是在醫(yī)院接受治療的患者家屬,以癌癥患者家屬為主。廚房的經(jīng)營者是一對夫婦,丈夫萬佐成今年65歲,妻子熊庚香63歲。
2003年,夫妻倆在腫瘤醫(yī)院附近的石泉村開設了一個早點攤,賣油條、麻圓等食物,而附近醫(yī)院的患者家屬也時常光顧攤位。不久后,有病人家屬來詢問夫妻倆是否可以借用爐子燒點菜,兩人沒多想就同意了。萬佐成告訴北青報記者,開始時只有兩位家屬借爐子做菜,“后來可能他們在病房里傳開了,說這邊可以炒菜,于是有越來越多的人來借爐子”。
人多了之后,萬佐成也購置了更多的煤爐,從起初的只有四五個爐子,到現(xiàn)在數(shù)量增至20個左右,狹窄的巷子里最多時能有200人在“廚房”做菜。
最開始時候,夫妻倆不收取任何費用,但隨著人數(shù)增加,蜂窩煤、水、廚房用具都需要錢,為了維持基本開支,目前做一道菜兩人只收取1元錢。因為可以做些家常菜,同時收費又不高,這個巷子也因為“抗癌廚房”、“愛心廚房”的稱呼而逐漸為人所知。
夫妻倆每天只睡5個小時
雖然萬佐成夫婦一直做些小生意,但兩人從沒有把“愛心廚房”當生意來做。
熊庚香對北青報記者稱,廚房的成本每天在三四百元左右,按照每道菜收取1元錢的話,每天收入基本上和開銷持平,能夠基本保持著“不賺也不虧,虧也虧不了太多”的狀態(tài)。
萬佐成介紹,“我們提供水、用具,買菜都是家屬自己來。但是用具也要不定時更換,高壓鍋、刀、砧板、爐子等等壞了就要買新的。”至今,萬佐成夫妻倆還住在出租的房子里,經(jīng)濟來源則靠老兩口批發(fā)油條來獲得,收入能夠維持基本生活所需。
萬佐成對北青報記者稱,和普通人不同,癌癥患者的飲食并不局限于一日三餐,“有的病人可能早上四五點需要吃些東西,有的晚上八九點也要吃一些”。為了滿足不同家屬的需求,萬佐成夫婦基本上凌晨3點鐘就要起床,直到晚上10點才能回家,每天睡五個小時左右。“以前凌晨一兩點就起了,現(xiàn)在年紀大了,早上起得稍微晚一些。”
讓萬佐成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一個男家屬,家中兩人均患了癌癥,經(jīng)濟條件非常困難。“飯都吃不起,我們就都給他免費,打飯、炒菜都不收錢。都很可憐,能幫就幫一下。”
一位患者家屬張晴(化名)對北青報記者稱,2008年她的母親罹患癌癥到腫瘤醫(yī)院接受治療,當時就在“愛心廚房”中炒過幾次菜。“母親治療就花了很多錢,家庭經(jīng)濟壓力比較大。在廚房自己炒菜,不僅是省了很多費用,而且吃到家常菜會讓病人心情好一些。”
將繼續(xù)開下去直到做不動為止
萬佐成夫婦的“愛心廚房”受到關注后,有部分網(wǎng)友擔心會不會有城管等相關部門對廚房取締。萬佐成對北青報記者稱,曾有一段時間,村里對廚房進行管理,兩人于是搬到了室內(nèi),后來才又搬回至室外。直到今日,廚房被更多人所知后,可以順利在巷子里經(jīng)營下去,“大家都知道我們是在做好事”。
爐子燒煤,熊庚香對北青報記者稱,他們平時都會告訴家屬要注意使用安全,到了飯點,夫妻倆也會在家屬做飯時看著,十余年來一直也沒出過事情。
萬佐成夫妻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孫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始工作。曾經(jīng)孩子也對老兩口做的事情提出過一些異議。“一開始家人說為什么要和癌癥病人接觸,我就說癌癥不傳染,不要緊。到現(xiàn)在家里人也贊成我們做這件事,覺得能幫就適當?shù)貛鸵幌隆?rdquo;
在萬佐成看來,癌癥病人最重要的是得到有效的護理,而家常菜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安慰,這也是老兩口堅持經(jīng)營“愛心廚房”最重要的原因。“他們離不開我們,我們也離不開他們。”目前,老兩口身體狀態(tài)較好,也打算一直將“愛心廚房”開下去,直到做不動為止。“我們兩人不需要多少錢,最主要的就是要開心,多運動,身體好最重要。幫人家是一種快樂,有人幫病人和家屬就覺得很高興,我們也很高興。”(郭琳琳)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