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艹先锋影音在线,先锋天堂AV在线网,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户外,亚洲综合色婷婷六月在线图片

<strike id="i2w4y"></strike>
  • <strike id="i2w4y"><code id="i2w4y"></code></strike>
    
    
  • <strike id="i2w4y"><code id="i2w4y"></code></strike>
  • 家的榮耀|爺爺?shù)囊簧?,去過最遠的地方是朝鮮

    2022-04-03 14:04:15  來源:澎湃新聞  


    [摘要] 對于爺爺?shù)挠洃?,還停留在這樣稀疏平常的畫面:一臺電視機,一張有靠背的小椅子,不忙的時候,爺爺總是靠著椅背坐,播著的電視節(jié)目不是天氣預報就是抗戰(zhàn)電視劇。...

      對于爺爺?shù)挠洃?,還停留在這樣稀疏平常的畫面:一臺電視機,一張有靠背的小椅子,不忙的時候,爺爺總是靠著椅背坐,播著的電視節(jié)目不是天氣預報就是抗戰(zhàn)電視劇。

      回老家的路,越修越好了,家里的電視機也越換越大了,但爺爺卻因為年老,背影越來越瘦小了。

      平日里,熟悉他的親朋鄉(xiāng)鄰尊稱他為“晚公”。他年輕時長相英氣,瘦長的臉頰,高挺的鼻梁;年老時,不敵歲月,皮膚干癟,額頭上的皺紋像湖面泛起的漣漪,聽力嚴重下降,即便湊在他耳朵前大聲講話,他也只是似懂非懂地點點頭,笑了笑。

      他笑起來眼睛瞇成一條縫,碩大的耳朵顯得很有福氣。不笑時,這一雙鷹眼看人犀利,似乎洞察明晰了一切。

      誰也想不到,這樣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曾經(jīng)上過戰(zhàn)場,拿過槍。

      爺爺?shù)囊簧?,去過最遠的地方是朝鮮。

      今年,老家門口那塊燦金色的“光榮之家”牌匾依然在,但贏得這個榮譽的抗美援朝英雄——我的爺爺吳秀友,幾個月前卻與世長辭了。

      他帶著橫跨一個世紀關于國運變幻、世事滄桑最深刻的記憶,葬在那一方小小的墳墓里。春風一過,那里會長出新綠。會有后人記得,他們的故事。

      2021年7月1日,爺爺吳秀友戴上“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

      跨過鴨綠江

      吳秀友于1929年出生在廣東省湛江吳川市蘇岸村,這條村子的人有5個姓氏,從族譜上看,大家都是從不同的地方陸陸續(xù)續(xù)遷居于此。那個年代,軍閥混戰(zhàn)、外敵侵略、民不聊生。

      這一年,歷史上也有不少大事發(fā)生。為打破湘贛兩省敵人對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第三次“圍剿”和解決部隊給養(yǎng)問題,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主力進軍贛南。9個月后,中共中央向紅四軍前委發(fā)了指示信,強調(diào)中國革命是先有農(nóng)村紅軍,后有城市政權。

      外面的世界風云變幻,吳秀友在小村子里度過了平靜的童年。在戰(zhàn)爭的年代,讀書是一件“奢侈”的事。幼時,他勤奮好學,跟隨一位老師學習了5年,那是他一生中快樂珍貴的時光,就連晚年許多記憶缺失,但他仍然牢牢記得給予他知識啟蒙的老師的姓名,并反復寫在他的記事本上。

      1949年,新中國成立。毛主席向全世界豪邁地宣告:“占人類總數(shù)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這一年,吳秀友二十歲,那時家里還沒有電視機,但這兩句話傳遍了大江南北,振奮國人的心。正處青年時期的吳秀友,也隨之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次年8月1日,他宣誓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chǎn)黨員。

      勛章從左到右分別是抗美援朝紀念勛章、“和平萬歲”抗美援朝紀念獎章、抗美援朝三等功銀質(zhì)勛章;下為吳秀友參加抗美援朝證書和立功說明。

      當飽受戰(zhàn)爭之苦的百姓們,沉浸在建國的喜悅中,沒想到另一頭,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了。1950年,美軍在仁川登陸后,越過三八線,大舉北犯,向中朝邊境進逼。此時,新中國才剛成立不久,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同年10月19日,彭德懷司令員率部隊跨過鴨綠江,開始了中國人民抗美援朝戰(zhàn)爭。

      得知戰(zhàn)爭爆發(fā),看到國家征兵的號召,吳秀友跟身邊的有志青年心急如焚,積極加入了中國人民志愿軍。

      1951年1月,懷著“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志向的吳秀友,跟親人告別后,拿著簡單的行囊,跟隨著軍隊匆匆踏上了行程。

      從家鄉(xiāng)吳川到鴨綠江的路程超過3000公里,在那個交通不便的年代,到處還是泥濘路,就連到對面村子都要撐船渡河,難以想象他是如何到達那個未曾知曉的遠方。就連他自己也不清楚,將會面臨怎樣的命運。

      就跟電影《長津湖》里演的那樣,上級一聲令下,志愿軍迅速登上火車,跨過鴨綠江,直接開赴朝鮮戰(zhàn)場。

      緊張,忐忑,但義無反顧。這是吳秀友的選擇。

      “身后有要守護的國土和人民”

      在戰(zhàn)場上,每一秒都有生命危險。

      吳秀友被分配到志愿軍0975部0214部隊二支隊四分隊迫擊炮連,成為炮兵瞄準手。以前握筆的手,第一次拿起了武器。

      在多為山地作戰(zhàn)的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迫擊炮是志愿軍裝備最多的火炮,在山地戰(zhàn)和塹壕戰(zhàn)中,它是配合步兵小單位(連、排、班)作戰(zhàn)、支援和伴隨步兵作戰(zhàn)的一種有效壓制兵器。

      當時抗戰(zhàn)條件艱苦,任務艱巨,危險四伏,但他沒有退縮。“戰(zhàn)士不能后退,因為身后有要守護的國土和人民。”

      因作戰(zhàn)勇敢,吳秀友擔任了迫擊炮連副班長,后又因挖防御工事貢獻突出,立下三等功一次。

      吳秀友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立功證明書》

      戰(zhàn)場上,炮彈聲、槍聲、發(fā)號令聲、慘叫哀嚎……各種聲音混雜在一起,吳秀友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敵軍炮彈襲擊,一次又一次地與死神擦肩而過。

      《解放軍報》報道,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朝鮮人民軍密切配合,以運動戰(zhàn)為主要作戰(zhàn)形式,連續(xù)進行5次戰(zhàn)役,把帝國主義侵略者從鴨綠江和圖們江邊趕回到三八線附近,一舉收復了朝鮮北部廣大土地,并將戰(zhàn)線穩(wěn)定在三八線附近,共殲敵23萬余人,迫使美國為首的“聯(lián)合國軍”接受停戰(zhàn)談判,為抗美援朝戰(zhàn)爭勝利奠定了基礎。為了保家衛(wèi)國,中國人民志愿軍舍生忘死、浴血奮戰(zhàn),19萬7千多名英雄兒女犧牲在朝鮮戰(zhàn)場。

      19萬7千多人,沒能回來。

      戰(zhàn)爭的殘酷,在吳秀友的腦海里揮之不去。當談起曾經(jīng)的戰(zhàn)友,他直瞪瞪地望著地面,神情木然,緩緩地吐出幾個字,“有些人沒能回來”。隨后,他低下頭沉默不語,陷入深思。

      就連他病危時,還經(jīng)常夢到自己在朝鮮打仗時屢屢遇險的畫面,各種混雜的聲音在耳邊響起。“我們被敵軍的飛機在上空追擊,幸好沒有被炮彈打中,不然就回不來了。”他告訴圍坐在身邊的親友們。

      “前進吧”

      1953年,抗美援朝戰(zhàn)爭結束。從1951年1月跨過鴨綠江入朝鮮,直到1953年12月,整整三年,吳秀友才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此后三年,他到了山西省太原市,繼續(xù)在軍隊服役,貢獻自己的力量。

      未曾想,跟親人一別竟是六年。1956年4月,為了振興家鄉(xiāng),以及照顧家中父母,吳秀友選擇復員回家。

      吳秀友的參軍證明書。

      此后33年,他先后在多個地方擔任黨支部書記、民兵營長等職務,直至1990年退休。多位與吳秀友共事過的村干部對其贊賞有加,“他待人和善,一心為公,全心全意為民眾服務,大家都很敬佩他。”

      蘇岸村,如今已被吳川市人民政府批準成為革命老區(qū)和解放戰(zhàn)爭游擊根據(jù)地、被廣東省體育局推行為廣東省湛江文體活動示范點、被吳川市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評為文明小區(qū)。

      素日里,吳秀友為人處事低調(diào),很少跟外人講起自己的抗戰(zhàn)故事,不過村民們口口相傳,都知道村里有這樣一位戰(zhàn)斗英雄。

      吳秀友的房間里擺放著很多關于抗戰(zhàn)和軍事人物傳記的書籍。在看抗戰(zhàn)題材的電視劇時,他很專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或是在尋找年輕時的那段記憶。

      又或是不想回望,他很少跟子孫們講起戰(zhàn)場上的殘酷和血腥的細節(jié),卻總是念叨,“還是要和平啊,不能打仗,你們要好好珍惜,好好努力。”

      2021年12月14日,93歲的吳秀友穿上了綠色的老式軍裝,戴上珍藏了大半輩子的抗美援朝三等功銀質(zhì)勛章、“和平萬歲”抗美援朝紀念獎章和抗美援朝紀念勛章,眼里含淚,緩緩地舉起右手,敬上軍禮。

      93歲的抗美援朝老兵吳秀友敬軍禮。

      這位年近百歲的老人,胸前多了兩枚嶄新的勛章——“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南粵“七一”紀念獎章。

      在他眼前,電視里正播放著《前進吧,中國共產(chǎn)黨》的表演節(jié)目,他輕聲跟著哼唱,“前進吧,前進吧,親愛的同志們。”

      “前進吧”,這是一位戰(zhàn)士保家衛(wèi)國的信念,也是一位子民對民族發(fā)展最虔誠的寄望。正如那一句歌詞寫下的,“人民的向往,是我們唯一的方向。”

      “希望子孫們將來做出更多貢獻。”吳秀友聲音有些沙啞,不舍地跟這個世界告別,話說到一半,生離死別的哀感涌上心頭,眼淚奪眶而出。

      這是他最后一個軍禮。四天后,2021年12月18日,跨越世紀滄桑的吳秀友與世長辭,但英雄的故事永不落幕,“最可愛的人”精神永續(xù)。

    編輯: 郭長財

    相關熱詞: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wǎng)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wǎng)所有,任未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wǎng)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