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清華園,紫荊芳菲、綠影婆娑。
4月19日,在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校慶日即將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清華大學考察。
△2021年4月19日,習近平到清華大學考察。這是離開學校時,習近平同師生們揮手致意。
參觀美術學院校慶特別展、看望正在訓練中的?;@球運動員、考察成像與智能技術實驗室和重點教學科研成果展示、同師生代表親切座談,清華 “學長”習近平為母校110周年校慶送上祝福,也為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勾畫藍圖。
110年前,清華誕生于中國內憂外患、山河破碎的深重苦難中。自建校起,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恥不如人”的不屈品格就深深融入清華人的血脈里。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時指出,清華大學“誕生于國家和民族危難之際,成長于國家和民族奮進之中,發(fā)展于國家和民族振興之時”,“培育了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光榮傳統(tǒng),形成了又紅又專、全面發(fā)展的教書育人特色,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培養(yǎng)了大批可堪大任的杰出英才”。
參與“兩彈一星”、密云水庫等重大工程,承擔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等重要設計,創(chuàng)造高溫氣冷堆、大型集裝箱檢測系統(tǒng)等重要成果,全力推進抗疫科研攻關……清華大學,成就斐然。
△近日,清華大學紫荊志愿者服務總隊和研究生校史講解隊組織志愿者,為“黨在清華園”系列展覽提供講解志愿服務。
在座談會上,習近平重點談到“建設什么樣的世界一流大學”“怎樣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命題。2014年5月,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考察時曾指出,辦好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有中國特色。這次在清華大學考察,總書記鮮明指出,我們要建設的世界一流大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流大學。
追求一流是一個永無止境、不斷超越的過程,要明確方向、突出重點。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培養(yǎng)一流人才方陣;要構建一流大學體系;要提升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要堅持開放合作。
再過十幾天就是五四青年節(jié),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校園向全國廣大青年學生致以誠摯的問候。
習近平深情寄語當代中國青年——在攀登知識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負時代重任時行勝于言,在真刀真槍的實干中成就一番事業(yè)。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赴高校調研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出席師生代表座談會,叮囑大學生“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立鴻鵠志,做奮斗者”……
△2021年4月10日,三千余名清華師生、校友相聚清華園,用奔跑慶祝建校110周年。
在清華大學參觀美術學院校慶特別展時,習近平強調,“要發(fā)揮美術在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增強文化自信,以美為媒,加強國際文化交流”。面對體育館內一張張朝氣蓬勃的笑臉,習近平勉勵大家“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努力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梁之才”。
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負重任。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牢記總書記囑托,愛國愛民,從黨史學習中激發(fā)信仰、獲得啟發(fā)、汲取力量,不斷堅定“四個自信”,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樹立為祖國為人民永久奮斗、赤誠奉獻的堅定理想……廣大青年重任在肩。
在清華大學主樓,習近平先后考察了成像與智能技術實驗室和重點教學科研成果展示。
習近平聽取了實驗室理論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應用,以及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助力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chuàng)新高地建設、提高人文社會學科教育研究水平等情況介紹。對清華大學取得的成績,總書記給予充分肯定。
△清華大學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移動實驗室
創(chuàng)新,是解決卡脖子問題的根本出路,是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的關鍵一招,也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勇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青年的殷殷期望。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總書記強調,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群體,理應走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前列。這次“清華行”,習近平鼓勵廣大青年“要勇于創(chuàng)新,深刻理解把握時代潮流和國家需要,敢為人先、敢于突破,以聰明才智貢獻國家,以開拓進取服務社會”。
今年,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yōu)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
在上個月《求是》雜志發(fā)表的《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chuàng)新高地》一文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fā)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chuàng)新高地”,“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
大學在基礎研究方面具有天然優(yōu)勢。在此次考察中,總書記明確提出,重大原始創(chuàng)新成果往往萌發(fā)于深厚的基礎研究,產生于學科交叉領域。要保持對基礎研究的持續(xù)投入,鼓勵自由探索,敢于質疑現(xiàn)有理論,勇于開拓新的方向。
青春之清華,青春之中國!
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心懷“國之大者”,我國高等教育與祖國共進、與時代同行,必將創(chuàng)造更加耀眼的發(fā)展成就。
監(jiān)制丨王姍姍 張鷗
制片人丨興來 吳璇
主編丨寧黎黎
編輯丨張亞楠
視覺丨楊麗璇
校對丨欒熙彥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