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七年后的今天,十八洞村早已從偏僻落后的苗寨蛻變?yōu)檫h近聞名的精準脫貧樣板村,而“精準扶貧”也成為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決勝方略。央視網(wǎng)《天天學習》欄目推出“精準扶貧下的蝶變”系列,展現(xiàn)“精準扶貧”方略引領下的鄉(xiāng)村蝶變。
天天學習在全國唯一的土族自治縣——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山坳里老班彥村的破舊與山腳下班彥新村的美好形成鮮明對比。
“本來是打算到山上看你們的,可是下雨天路不好走,就來新村看看你們。”2016年8月23日,還在建設中的班彥新村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習近平總書記。
正在青海考察的總書記專程來到這里考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時任駐村第一書記蘇江寧清楚地記得,那時班彥新村的路面還沒硬化,總書記是踩著泥濘進村的。
“班彥”,在土族語言中指的是“富裕幸福的地方”。可直到2015年,種地難、吃水難、上學難、就醫(yī)難、交通難、娶親難等難題仍困擾著住在山上的129戶村民,是典型的“一方水土養(yǎng)活不了一方人”。
轉(zhuǎn)折發(fā)生在2016年4月,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破土動工。
上圖:山坳里的老班彥村。下圖:山腳下的班彥新村。
“總書記來的時候,班彥村的易地搬遷房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配套設施正在加緊建設。”蘇江寧說,“總書記十分關心搬遷房質(zhì)量、新村基礎設施以及搬遷后村民生活,邊看邊仔細詢問,想得可周到了。”
總書記先后走進了村民呂有章、呂有金的新家。
呂有章打開水龍頭,放了兩桶自來水給總書記看。習近平總書記為村民們解決了用水問題感到欣慰,他說,新村水、電、通信都方便了,希望鄉(xiāng)親們?nèi)兆釉竭^越好。
呂有金回憶:“總書記進屋后,仔細察看房屋的戶型結(jié)構(gòu),坐下來觀看舊村的視頻,接著拿起我家的《扶貧手冊》,問了我好多問題……”
“一定要把易地移民搬遷工程建設好,保質(zhì)保量讓村民們搬入新居。”習近平叮囑當?shù)馗刹浚?ldquo;大家生活安頓下來后,各項脫貧措施要跟上,把生產(chǎn)搞上去。”
不久之后,村民們陸續(xù)從山上搬到了山下。大家搞起了特色種植養(yǎng)殖、民族特色手工藝和鄉(xiāng)村旅游接待等產(chǎn)業(yè),忙并快樂著。
村里還用國家精準扶貧專項資金修建了一座盤繡園。“村里的婦女在這里平均每人每年能有6000元的收入,最多的一年能掙1.7萬元。”現(xiàn)任駐村第一書記袁光平說。
班彥新村村民在盤繡園內(nèi)制作盤繡
呂有金家有著祖?zhèn)鞯膫鹘y(tǒng)釀造青稞酩餾酒的秘方和手藝,搬進新村后,縣工商局主動找到他,很快幫他辦好了“作坊證”。作坊開起來,“2017年就收入10萬多元,當年我們家就脫貧了”。之后,呂有金主動當起了致富帶頭人。
2017年底,班彥村整體脫貧摘帽,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15年的2600元增加到2019年的10574元,翻了兩番。有人感慨:“做夢都沒想到,我們也過上了城里人的好日子!”
班彥村的變遷,只是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助力脫貧奔小康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全國已有960多萬貧困人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擺脫了“一方水土養(yǎng)不好一方人”的困境,擁抱美好新生活。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wǎng))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