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艹先锋影音在线,先锋天堂AV在线网,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户外,亚洲综合色婷婷六月在线图片

<strike id="i2w4y"></strike>
  • <strike id="i2w4y"><code id="i2w4y"></code></strike>
    
    
  • <strike id="i2w4y"><code id="i2w4y"></code></strike>
  • 中國連續(xù)30年舉行活動紀念抗戰(zhàn)起點

    2024-09-19 09:53:21  來源:新華網  


    [摘要]9月18日9時18分,警報聲響徹沈陽全城。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附近,汽車停駛鳴笛、行人駐足肅立,人們的目光不約而同聚向殘歷碑廣場。廣場上的殘歷碑永久地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

      9月18日,“勿忘九一八”撞鐘鳴警儀式在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殘歷碑廣場舉行。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新華社沈陽9月19日電(記者趙洪南、洪可潤)9月18日9時18分,警報聲響徹沈陽全城。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附近,汽車停駛鳴笛、行人駐足肅立,人們的目光不約而同聚向殘歷碑廣場。廣場上的殘歷碑永久地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

      今年是九一八事變爆發(fā)93周年。1931年9月18日夜10時許,日軍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路軌,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遂炮轟東北軍北大營,發(fā)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自1995年以來,每逢“九一八”這天,警報都會在沈陽這座城市拉響。

      鮮為人知的是,這響徹云霄的防空警報來自一位老工人的提議。1995年,沈陽膠帶總廠退休老工人郝松青寄出一封信,建議用鳴響防空警報的方式警示人們,不可忘國恥。“當亡國奴的經歷一輩子也忘不了……好了傷疤不能忘了疼。”郝松青寫道。中共沈陽市委很快批復了他的信,并于當年組織了九一八事變以來的第一次鳴警活動。

      9月18日拍攝的“勿忘九一八”撞鐘鳴警儀式現場。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如今,沈陽已連續(xù)30年拉響防空警報,這項活動也已從東北地區(qū)擴展到全國多地。

      仲秋時節(jié)的沈陽,天空中飄起了陣陣小雨,已有微微涼意。18日一早,人們就來到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殘歷碑廣場。整齊的隊列,肅穆的神情,表達了人們對這段沉痛歷史的回顧與省思。

      撞鐘鳴警儀式在嘹亮的國歌聲中開始。9時18分,14名社會各界代表神情凝重地推動鐘槌,撞響“警世鐘”。14響鐘聲回蕩在空中,寓意著中華民族14年抗日戰(zhàn)爭的艱辛歷程,聲聲入心。

      “設計殘歷碑就是想告訴人們,牢記歷史,勿忘國恥。”魯迅美術學院退休教授、殘歷碑設計者之一賀中令說,殘歷碑的底座設計中出現的骷髏、骸骨的元素,象征著民族抗戰(zhàn)中犧牲的先烈,殘歷碑主體形如一本攤開的日歷,上面則布滿了象征戰(zhàn)爭傷痛的彈孔。

      9月18日拍攝的“勿忘九一八”撞鐘鳴警儀式現場。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距離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不足3公里,是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地北大營。作為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者,北大營遺址也以一座陳列館的方式講述著抗戰(zhàn)故事。

      北大營舊址陳列館呈現著當年的原貌。陳列館內設置“國難降臨 奮起反抗”“抗戰(zhàn)印記 城市榮光”等主題,通過400余幅歷史照片、200余件歷史文物以及電子地圖、場景復原、全景沙盤等多種現代化手段對歷史進行展示。

      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館長范麗紅說:“北大營舊址陳列館是國難降臨的地方,中國人民不敢忘!”

      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起點。由于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中國東北全境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全部淪陷。從此,中國人民開始了長達14年的抗戰(zhàn)征程,向侵略者奮起抗爭的拼殺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楊靖宇、趙尚志、陳翰章……一個個令日本侵略者聞風喪膽的抗聯英雄的事跡永遠留存在人們記憶中,并化作一種精神,永久傳承。

      9月18日拍攝的“勿忘九一八”撞鐘鳴警儀式現場。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前來參加活動的遼寧省實驗中學學生陳嘉榮說:“作為賡續(xù)紅色血脈的年輕一代,我們不會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我們會把先烈的精神融入學習中,把愛國之情轉化為報國之志。”

      范麗紅說,歷史是一面鏡子,記憶是一種力量。“我們講述這段歷史,不是要延續(xù)仇恨,而是為了不忘歷史真相,給予今人前行的力量。”

      警報聲響起時,高鐵司機宮志剛駕駛著G912次復興號動車組列車從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附近駛過。歷史昭示未來,中國正以“高鐵速度”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編輯: 張潔

    相關熱詞: 抗戰(zhàn)起點 沈陽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