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榮
“請大家提前打開一碼通,保持間距……”相信大家在核酸檢測點,都會聽到這句話。
截至1月11日24時,西安市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2025例。為快速、精準發(fā)現(xiàn)潛在傳染源,徹底阻斷疫情,自疫情發(fā)生后,西安市組織實施了多輪全員核酸檢測。
近日,有多名參與西安核酸檢測的志愿者向記者反映,由于老人、小孩沒有手機,無法注冊“一碼通”,加之小孩沒有身份證,只能人工錄入身份信息,速度慢,影響整個核酸采樣進度。
“掃‘一碼通’做核酸只需3秒鐘,人工錄入信息做核酸則需要2至3分鐘,速度很慢。”西安市碑林區(qū)一名參與核酸采樣的志愿者告訴記者,她所在的小區(qū)老年人居多,大部分沒有“一碼通”,核酸檢測只能通過手動輸入身份信息,有的老人記不住身份證號,需要多次輸入,加之醫(yī)護人員戴著醫(yī)用手套,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整個社區(qū)核酸檢測速度。
該志愿者說,有的家庭有兩個或三個孩子,孩子都沒有身份證,現(xiàn)在科技這么發(fā)達,一個手機號碼為啥不能關聯(lián)三個身份證,生成三個二維碼呢,這樣豈不更有利于疫情防控、出行便利、無接觸。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西安大部分核酸檢測點都配備了電腦、身份證讀卡器等設備,對于沒有“一碼通”的老人,只需識別身份證就可完成信息采集工作,針對沒有身份證的未成年人,錄入信息后會生成一個臨時二維碼,方便查詢核酸檢測結果以及下次使用。
有志愿者反映,由于部分核酸檢測點沒有配備電腦和身份證讀卡器,只能在手機端口錄入人員信息。對于居家隔離的老人和未成年人,極為不便。
志愿者反映的問題,也引起了省政協(xié)委員任冬梅和陳利的關注。
“打印二維碼的就是一張小紙片,稍微磨損后,就會影響下次使用,加之二維碼時效短,過期后仍需重復登記,就使得核酸檢測過程費時費力。”任冬梅建議,要盡快升級完善西安“一碼通”系統(tǒng),加大技術攻關,關聯(lián)身份證信息系統(tǒng),讓“一碼通”可以綁定多個“親情號”,并可生成多個二維碼,便于疫情防控信息錄入。
根據(jù)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顯示,西安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0.9%,0—14歲少年兒童占比15.65%。這其中有相當比例的老年人、嬰幼兒沒有健康碼。
省政協(xié)委員陳利在核酸檢測中注意到,雖然有的核酸檢測點配備了身份證讀卡器,但讀卡器和“一碼通”不關聯(lián),志愿者只能手動錄入身份信息,無疑增加了工作負荷,也降低了全員核酸檢測效率。
陳利認為,可利用技術手段為特殊人群定制帶有身份信息的二維碼,比如為老人和嬰幼兒定制“服務碼”掛牌,并和“一碼通”關聯(lián)起來,關聯(lián)的“一碼通”聯(lián)系方式可以是兒女或監(jiān)護人的電話,通過特殊人群掛牌接受掃碼,完成核酸檢測等,以避免重復錄入信息等繁瑣工作。
陳利建議,政府要加大為每個核酸檢測點配備身份證讀卡器的力度,優(yōu)化升級“一碼通”軟件功能,讓身份證讀卡器和“一碼通”信息關聯(lián),并借助人臉、語音識別等技術,實現(xiàn)對無碼人員的無接觸式登記和快速檢索,不斷提高全員核酸檢測效率。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