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蔣維博
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長津湖》上映后,中國人民志愿軍舍生忘死保家衛(wèi)國的英勇事跡再次感動國人。為尋訪健在志愿軍老兵,重溫歷史,致敬“最可愛的人”,10月17日,記者循著線索來到銅川市耐火材料廠附近一居民小區(qū),采訪了志愿軍老兵岑志,聽他講述在朝作戰(zhàn)的經歷。
1947年入伍參加革命
“1947年5月,我參加了家鄉(xiāng)河北魏縣縣大隊,第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入伍前我已經是區(qū)小分隊的民兵了。”今年92歲高齡的岑志,頭發(fā)和眉毛皆已花白,除了聽力稍差外,精神尚好,思維清晰,回憶起當年參加革命的經歷,仍能記得許多細節(jié)。
據岑志回憶,1948年末,他所在的地方隊伍在河南安陽進行了整編,旋即參加了淮海戰(zhàn)役,在今天新鄉(xiāng)市輝縣一線布防阻擊敵人。敵人因長時間被圍困,逃竄至道口一帶搶糧,他們趁機打了一場殲滅戰(zhàn),取得了淮海戰(zhàn)場上新鄉(xiāng)戰(zhàn)斗的勝利。
全國解放前夕,岑志隨部隊北上,并被派往剛剛成立的沈陽高炮學校學習。岑志說,那時的高炮都是剛從蘇聯(lián)運回來的八五炮,對于這些重型裝備,部隊視為“寶貝疙瘩”,他們也是倍加愛護,學習也十分認真刻苦。
畢業(yè)后,他們連人帶炮調防北京,負責拱衛(wèi)首都的安全,高炮就架設在崇武門的城墻上。“這一年剛好趕上新中國成立一周年國慶閱兵,我們部隊在天安門廣場接受了毛主席檢閱,心中無比自豪。”岑志說,這是他一生的榮耀。
在朝鮮戰(zhàn)場押送彈藥油料
據岑志介紹,1951年秋,他所在部隊接到命令開赴丹東,幾天后入朝作戰(zhàn)。在此期間,他被調往高炮512團,該團負責扼守平壤戰(zhàn)略要地,保護兩條江和兩座大橋的安全。當時,他擔任機關直屬救護排排長,主要負責全團彈藥、油料等補給品的押運工作。
“相比前線戰(zhàn)士,這個任務不是很艱苦,但也比較危險,常常會遭遇敵人襲擊。”岑志說,當時的運輸車輛多是裝載量較小的嘎斯汽車,白天常有敵機偵察,他們只好晝伏夜行,即使晚上也不敢開車燈,一旦開燈,敵機就會用機槍掃射,這時就得立刻熄燈,但車不能停,摸黑在朝鮮稻田間狹窄的土路上緩慢向前開。最驚險的一次,敵機掃射過后,他才發(fā)現自己的衣服被打爛了,慶幸的是只受了點輕傷。
1953年,朝鮮停戰(zhàn)協(xié)議簽訂,岑志隨部隊凱旋回國。此后部隊為培養(yǎng)年輕干部,多次派他赴南昌、上海等地軍事院校深造學習。通過在人民軍隊中的淬煉成長和不斷加強文化、政治、軍事理論學習,在軍隊的大熔爐里,岑志也從一個文盲變成了較早擁有中專學歷的技術人才。
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
1975年,岑志從部隊轉業(yè)來到銅川。
“轉業(yè)命令下達后,我們一家人拿著放大鏡在地圖上找,那時候根本不知道銅川是啥地方。”岑志的大兒子岑玉龍說,父親轉業(yè)時他20歲,他至今還能記得當時一家老小十來口人,家里負擔特別重,父親不顧家人反對毅然決定一個人來到銅川工作。后來,為了照顧父親的生活,母親帶著他們兄妹四人來到銅川定居。
據介紹,岑志來銅川后,最初是在市農林水電局擔任副局長,但時間不長,他就主動申請到專業(yè)對口的人防辦工作。后來又根據地方企業(yè)發(fā)展需要,主動到市耐火材料廠從事管理工作,直到1991年光榮離休。
岑玉龍告訴記者,父親在戰(zhàn)爭年代舍生忘死、奮勇向前,在和平時期,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始終忠誠于黨和國家的事業(yè)。偶爾他們在工作上需要父親幫忙時,父親不但不支持,反而批評教育他們,父親常說“要自強自立,不要嫌這個工作不好那個待遇不好,我一個村出來的幾十個戰(zhàn)友年紀輕輕就犧牲在戰(zhàn)場上,他們講什么待遇了”。
在簡陋的居室里,岑志向記者展示了自己多年來獲得的軍功章和證書,鋪了滿滿半床,有“華北解放紀念”“和平萬歲”“抗美援朝紀念”等數十枚獎章,其中尤以“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和“光榮在黨50年”兩枚獎章耀眼奪目。
岑志說,細算起來,到今年他已光榮在黨73年了。作為一名曾經的高炮部隊指戰(zhàn)員,無論是戰(zhàn)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黨指到哪里,他就打到哪里,始終聽黨話跟黨走,這是他一生不變的信念和追求。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