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等國內外古生物機構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宣布,他們在陜西省延安市安塞區(qū)發(fā)現了中國最古老的龜類足跡,距今約1.6億年。
同時發(fā)現一組保存良好的恐龍足跡,推測恐龍體長可達8米。
2020年8月,延長油田杏子川采油廠職工在安塞區(qū)馬家溝村附近勘查油區(qū)露頭地層展布情況及沉積構造現象時,無意中發(fā)現了恐龍足跡。
同年12月,中國地質大學邢立達課題組在安塞區(qū)柳溝峁村確認并新發(fā)現了一系列脊椎動物足跡,包括獸腳類足跡、龜類游泳跡、無脊椎動物遺跡等多種古生物遺跡。
據足跡學專家邢立達教授介紹,發(fā)現的獸腳類足跡呈三趾型,趾痕尖銳,盡管保存較好的兩個足跡標本的長寬比都明顯低于經典的實雷龍足跡,且有著更寬的趾間角,但由于標本數量較少且保存較差,無法進行更精細的劃分,學者將其歸入實雷龍足跡科。
根據足跡大小推斷,至少有兩種不同體型大小的獸腳類曾經在該足跡點經過并留下了印記,據測算,造跡者的體長分別為8.1米和6.5米,其中前者的尺寸十分接近大型獸腳類恐龍,例如異特龍,巨齒龍類。
柳溝峁足跡點最重要的發(fā)現是一批龜類足跡,所有龜足跡都保存為凸型足跡,且都是三趾或四趾的爪狀痕跡,長2.3至11.4厘米,趾痕通常表現為延長的爪痕,趾間角小到幾乎為零——爪痕幾近相互平行。
一般而言,大多呈細長劃痕都被解釋為浮游或游泳動物在水中游動時留下的爪印,造跡者可能是鱷類、龜類等。然而,柳溝峁的這種爪狀痕跡以拱形結構相連接,形似蹼足,這與鱷類足跡明顯不同,因此被歸為了龜鱉類足跡。
邢立達表示,柳溝峁的最大足跡標本的出現證實了中侏羅世時期該地區(qū)存在大型獸腳類恐龍。
中國侏羅系和白堊系地層中以獸腳類為主和富獸腳類的足跡化石組合十分常見,而直到近些年來,中國中生代的龜類足跡才陸續(xù)被發(fā)現。
與橫亙整個中生代的獸腳類足跡記錄相比,此前龜類足跡化石大多數都來自時代較新的白堊系地層。因此,柳溝峁游泳跡是目前國內最古老的龜類足跡。(總臺央視記者 李志 許輝)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