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順利返回地球母親的懷抱,成功降落在預定著陸地點。這背后,離不開陜西“智造”的全程呵護。
航天六院
高難度動作靠107臺發(fā)動機實現(xiàn)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107臺性能功能各異的大小發(fā)動機,推舉長征五號火箭進入預定軌道,助推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xiàn)一個個高難動作,最終順利攬月返鄉(xiāng)。
12月1日23時許,在位于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qū),這片人類探測器此前從未到訪的地方,嫦娥五號探測器輕盈地踏上月球。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3000牛發(fā)動機工作約6分鐘后,將上升器順利送入環(huán)月軌道,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就此實現(xiàn)。
航天五院西安分院
“黑科技”護航“五妹”探月之旅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此次為嫦娥五號研制了微波測距測速敏感器、交會對接微波雷達、測控天線、數(shù)傳子系統(tǒng),為其實現(xiàn)“繞、落、回”全程護航。
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fā)射,在隨后的地月轉移、變軌環(huán)月的繞月階段,動力下降、上升器的月面工作以及交會對接階段幾乎所有的工作模式中,“五妹”都使用了測控天線與地球進行測控通信。測控天線相當于其隨身攜帶的“手機”,與月球之間的測控通信主要依靠這部“手機”完成。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于預先選定的月球表面區(qū)域,“五妹”成功“打卡”,標志著我國科學探測器第三次成功著陸于月球表面。
西安衛(wèi)星測控中心
預設點位理論彈道齊上陣
12月17日凌晨1時許,在海拔4500米的藏北高原,西安衛(wèi)星測控中心某活動測控站快速完成目標捕獲,并成功實施了返回器的遙測數(shù)據(jù)接收以及上行遙控任務。
該活動測控站站長王青告訴記者,以第二宇宙速度實施返回的返回器要經(jīng)歷兩次出入黑障,以“打水漂”的方式盡可能減緩再入速度。
為此,西安衛(wèi)星測控中心首次在處于返回彈道軌跡內的藏北高原設置了活動測控場區(qū),作為返回器飛入我國上空的第一站,以在返回器第一次出黑障后極其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測控工作,確保返回器平穩(wěn)“返鄉(xiāng)”。
朱怡藍 張學良 呂炳宏 記者 石喻涵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