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biāo)題:餃子館變快遞點,轉(zhuǎn)型增收挺下去
6月3日,午餐時間,餃子館外顧客在吃飯、快遞點里周邊居民在取快遞。
午餐時間,陜西省西安市高新區(qū)橡樹街區(qū)的一家餃子館前人來人往,很多人一手拿著外賣,一手拎著快遞。 這家名為“陜西水餃家宴”的餃子館是一家老店,49歲的老板李愷做餐飲已經(jīng)30年了。這些年店里的生意一直紅紅火火,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小店生意受到致命影響。用李愷的話說,“不開張愁死,開了張?zhí)澦?rdquo;。 為了讓店鋪能繼續(xù)經(jīng)營下去,李愷絞盡腦汁。2月中旬,從老家武功縣回到西安的李愷,看到冷清的街面上幾乎只剩下快遞小哥的身影。經(jīng)過仔細(xì)琢磨,李愷決定把餃子館的一部分隔出來,開家菜鳥驛站,方便社區(qū)居民取件的同時也能為自家餃子館引來客流。3月9日,隨著政策許可,李愷的餃子館和新開的菜鳥驛站同時營業(yè)。 人來的多了,生意也活了。餃子館還推出了外賣快餐業(yè)務(wù),許多人寄取完快遞會順便在餃子館吃飯或買份外賣。接下來,李愷還想利用人流嫁接更多的商業(yè)服務(wù),在快遞和社區(qū)服務(wù)上做更多文章。 隨著快遞點逐漸救活餃子館,熱心腸的老李還想著支持更多人。他在店里貼了一張告示:出門在外,都不容易。如果您遇到困難,肚子餓了,這里可以免費請您吃水餃。挺過去了,就知道沒什么大不了!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6月3日,李愷(右一)在給顧客打餐。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6月3日,李愷在非飯點的時間整理快遞點里的快遞。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6月3日,李愷(右)在非飯點的時間整理快遞點里的快遞。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6月3日,李愷(左一)在餃子館后廚囑咐廚師按時做好中午的團(tuán)餐。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6月3日,餃子館服務(wù)員在餐館不忙時幫快遞點收放快遞。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6月3日,一名市民拿著剛?cè)〉目爝f和在餃子館買的外賣。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6月3日,李愷介紹自己張貼在餃子館門口的告示。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