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下午,習近平主席在人民大會堂同蒙古國總統(tǒng)巴特圖勒嘎舉行會談。
巴特圖勒嘎是習近平主席一個月來在北京會晤的第三位外國客人。
特殊時期,中國外交緊張有序推進。對全面做好同疫情防控相關(guān)的外交工作、開展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習近平主席高度重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同外方人士會談會見、通電話、致信函……百忙之中,習近平主席身體力行開展元首外交,推動國際社會攜手戰(zhàn)“疫”。
(一)會來賓
外交活動中,面對面的會談會見,是一種常見方式。
戰(zhàn)“疫”時期,中國國家元首每一場外事會晤,都尤為引人注目。
1月28日,正月初四。習近平主席在北京會見世界衛(wèi)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
疫情嚴峻時刻,世衛(wèi)組織“掌門人”專程訪華,意義不言自明。
“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始終是第一位的,疫情防控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會見中,習近平主席對譚德塞明確表示。
北京之行,特別是同習近平主席的會見,讓譚德塞看到了中國阻擊疫情的堅定決心、有力舉措。
此后,在多個國際場合,譚德塞屢次稱贊中國。他說,中國的堅決行動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為世界爭取了寶貴時間。
2月5日,柬埔寨首相洪森到訪北京。習近平主席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同他會見。
患難見真情。洪森臨時決定來華,就是要表明,在中國困難的時候,柬埔寨人民同中國人民堅定地站在一起。
“中華民族是從艱難困苦中走過來的。”習近平主席說,“中國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
27日,蒙古國傳統(tǒng)佳節(jié)白月節(jié)假期后第一天,巴特圖勒嘎總統(tǒng)專程來華,向中方表達慰問和支持。
此前,蒙方已在國內(nèi)發(fā)起“永久鄰邦、暖心支持”行動,為支持中方抗擊疫情募捐,得到各界積極響應。同習近平主席的會談中,巴特圖勒嘎表示,向中方贈送3萬只羊,以表達蒙古國人民的心意。
會談后,巴特圖勒嘎總統(tǒng)向習近平主席遞交了蒙方向中方贈送3萬只羊的證書。
近鄰勝遠親。習近平主席評價,巴特圖勒嘎此行是“中蒙兩個鄰國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的生動詮釋”。
(二)通電話
2月23日,在統(tǒng)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習近平主席提到這樣一組數(shù)字——
170多個國家領導人和40多個國際和地區(qū)組織負責人以電話、信函、聲明等方式對我國表示慰問和支持。
其中一些電話,是打給習近平主席本人的。
2月以來,習近平主席已先后同11位外國領導人通電話,涉及國家遍及亞洲、歐洲、非洲、美洲等地區(qū)。
而早在農(nóng)歷新年前夕的1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同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分別通電話時,也同他們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交換了意見。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主席在電話中經(jīng)常談到的關(guān)鍵詞。
“中方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wèi)生事業(yè)盡責。”習近平主席說,“我們付出巨大努力,有效阻止了疫情在全球范圍的蔓延。”
高頻次的電話外交,使各國及時、全面、充分了解了中方戰(zhàn)“疫”進展。
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現(xiàn)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展現(xiàn)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贊譽。
“中方在極短時間內(nèi)就建成專門的收治醫(yī)院,令人印象深刻,這充分展示了中方出色的組織和應對能力。”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說,相信在習近平主席領導下,中國人民毫無疑問一定能夠取得抗擊疫情的勝利。
(三)致信函
“在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guān)鍵時刻,你和夫人領導的基金會慷慨解囊,你給我寫信表達對中國人民的支持,我對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2月20日,在給美國蓋茨基金會聯(lián)席主席比爾·蓋茨的回信中,習近平主席這樣寫道。
比爾·蓋茨專門致信習近平主席,贊賞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在抗擊疫情中的表現(xiàn),表示將堅定支持中國打贏這場關(guān)鍵戰(zhàn)役。
習近平主席在回信中說:“我一直講,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戰(zhàn)勝關(guān)乎各國人民安危的疫病,團結(jié)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
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朝鮮勞動黨委員長金正恩等也向習近平致電致信,就中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表示慰問、表達支持。
這里,還有一個暖心的小故事。
春節(jié)前夕,美國猶他州卡斯卡德小學50名四年級學生用中文給習近平主席寫來新年賀卡。2月15日,習近平主席給他們親切復信。
得知中國發(fā)生新冠肺炎疫情,孩子們又特地錄制了一個題為《武漢加油·你笑起來真好看》的歌唱視頻,為中國抗擊疫情加油。
出品人:趙承
策劃:鄔煥慶、李忠發(fā)
監(jiān)制:車玉明、劉華
文字:楊依軍
攝影:鞠鵬、龐興雷、劉彬
視覺:苗夏陽、劉羽佳
新華社國內(nèi)部出品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