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醫(yī)療隊隊員“戰(zhàn)疫”日記:穿上那身防護服使我忘記了饑渴。
西部網訊(記者 蘇靜萌)“在工作期間不吃不喝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似乎穿著那身防護服就能讓人忘記了饑渴……”牛學智是一名精神利落的手術室男護士,也是第三批出發(fā)的國家緊急醫(yī)學救援隊(陜西)隊員。他現在每天忙碌在武漢武鋼體育館方艙醫(yī)院,承擔確診病人的護理工作。在出征的十多天里,他始終堅信,這場“戰(zhàn)疫”一定必勝。
好消息越來越多回家的日子應該也近了
來到武漢十多天,我已經養(yǎng)成了一睜開眼睛就查消息,關注疫情的習慣。大家從來不關心今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確保正常上班,做到有效防護,完成指定工作是我們的本職。在新聞報道里我們是“逆行”的天使,在父母眼里我們是“不告而別”的牽掛,在愛人心里我們是“終結疫情”的希望。
“必須提前兩個小時出發(fā),進入方艙的準備環(huán)節(jié)特別多,要做好個人防護才能更好的服務病患”,這是最近我們在工作群里強調最多的一件事。
我們每天在住所劃分的緩沖區(qū)換好衣服,戴好口罩,匆匆出發(fā)去上班。想著最近幾日疫情的小箭頭開始下降了,治愈者越來越多,好消息越來越多,想必回家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了。
陜西醫(yī)療隊隊員“戰(zhàn)疫”日記:穿上那身防護服使我忘記了饑渴。
每一聲“謝謝”和“加油”讓必勝的信念更加堅定
早上9點,我開始了一整天的工作,繁忙而有序。
在武鋼體育館方艙醫(yī)院,我們主要承擔出入艙人員的監(jiān)管、協調和輔助消毒工作,我們深知保護好并肩作戰(zhàn)的小伙伴們就是保護好病人的基礎。我們有在客廳方艙醫(yī)院的工作經驗之后,在這里上班更是得心應手了許多。
不論是醫(yī)護還是病患,大家都不停的說著“謝謝”“加油”,互相鼓勵打氣。
第一次進艙上班,我主要負責病人的收治與管理,有一次我給一位阿姨測血壓時她對我說了一句“你辛苦了”,我很自然地回答“這是應該的”。而她抬起頭看著我的眼睛說,“都是些一般大小的孩子,哪有什么應該的,謝謝你們,好孩子”。她的道謝,打破了我所有的恐懼與不安。
來武漢出發(fā)那天也是早上九點,那時候愛人拉著我的手久久不肯松開,知道她不敢一個人在家,知道她也要在科室值班,想必那天她一定覺得西安的天都是灰色的吧。后來得到醫(yī)院的關愛和照顧,她日日緊張的心才平靜下來。前幾天武漢還在下雪,今天又一下子變得晴空萬里,陽光普照。愿風雪過后病毒消散,人間平安,山河無恙……
陜西醫(yī)療隊隊員“戰(zhàn)疫”日記:穿上那身防護服就使我忘記了饑渴。
穿上那身防護服就能讓人忘記了饑渴
這段時間以來,不吃不喝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似乎穿著那身防護服就能讓人忘記了饑渴。雖說出發(fā)的時候還帶了些成人紙尿褲,但是上班期間好像也并非必須,長時間的消耗讓身體里的水分都被蒸干了。
我在手術室工作的時候也經常配合大手術,連續(xù)十幾個小時站在臺上屹立不倒的經驗十分豐富。出發(fā)前大伙兒還笑著說“你平時上班能扛能忍,過去就是發(fā)揮特長的時候了”,果不其然,最近每次上班都能把這特長發(fā)揮一遍,不論白天晚上。
我很平凡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力照顧患者
下班后,一遍遍的洗手、一次次的檢查才能脫去防護服,每一個步驟都是極易感染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剛才在上班的時候并不覺得有危險,也不覺得身體有所不適,現在松懈下來了才感到異樣。鼻梁、臉頰的壓痕倒無所謂,過一會可能就消退了,最要命的是耳根,口罩帶子勒的實在難受,生生的疼。
一想到回住所就能喝水了,還真是振奮人心,再回頭新一批接班者已整裝待發(fā),回去的路上,我竟被這樣一句話感動了——“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正經的吃了一頓飯,很滿足。其實護士這個行業(yè)帶給我的平凡遠比偉大要多的多,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本職工作,盡最大能力照顧這些患者。令人欣慰的是經過精心治療之后,有許多患者帶著笑容和感謝已經出院。
待疫情過后我想和家人一起吃遍武漢
夜深人靜,武漢的冬季格外的冷,鉆到被窩里蜷縮著取暖。走廊里有其他“戰(zhàn)友”的腳步聲,有人是剛剛下班,也有人要去值夜班。我打開電視,拿著手機給家里人報平安,聊著回西安以后要美美的吃一頓油潑面。
朋友圈都在說著“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我相信有這么多的戰(zhàn)友們在一線奮戰(zhàn),還有那么多的醫(yī)護在堅守崗位,2020年的春天指日可待。待疫情過后,我想和家人一起去看楚河漢街、長江大橋,一起去戶部巷吃遍各種美食,一起去看櫻花盛開。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