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昔日,駝鈴聲聲,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三秦大地上演繹了萬國來朝的輝煌;如今,面向世界,緊抓機遇,陜西正努力打造內陸對外開放新高地,譜寫追趕超越新篇章。站在對外開放的最前沿,陜西開放且包容,城市魅力不斷釋放。隨著“城市遠洋”步伐的加快,陜西日益彰顯出“國際范”,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海內外的行業(yè)精英進駐。結合陜西當下發(fā)展,國際在線陜西頻道特策劃“陜西 我們來了”專題報道,通過走近“新陜西人”,聆聽其與陜西共同發(fā)展的故事,向世界展示陜西的新活力、新形象。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馮妍):“看我們乘風破浪,你可以繼續(xù)裝模作樣,把這首循環(huán)播放,在天空出現(xiàn)一段七彩波浪……”能用流利的中文有節(jié)奏地唱出這段中國說唱歌詞,還一直謙遜地說自己漢語水平差的,正是如今在西安交通大學攻讀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研究生的俄羅斯籍留學生志鵬。近日,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對志鵬進行了采訪,聆聽他來陜留學背后的故事。
志鵬講述他在陜求學的經(jīng)歷 攝影 李歐
“當時,我想學一門外語,在選擇學法語還是漢語的時候,我的父親說‘法語特別簡單,你應該挑戰(zhàn)自己,要不要試一下學漢語?’從那以后,我就堅持學習了一年漢語。”志鵬追憶著他還在自己的祖國——俄羅斯讀本科時發(fā)生的場景繼續(xù)說道,“大學快畢業(yè)時,我決定來中國繼續(xù)學習漢語。我的老師推薦我一定要去陜西西安,因為它是中國非常著名的一座古都,在這里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有利于學好漢語。”2017年8月底,志鵬踏上了陜西這片土地,開啟了他在陜求學之旅。
志鵬(右一)和他的小伙伴們在華山山頂合影留念 供圖 志鵬
“剛來到學校時,我的口語很差,根本沒法與同學們交流。但我的同學們很友善,總是盡可能地幫助我。”志鵬說。校園里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漸漸讓志鵬消除了對陌生環(huán)境的不適應。
為了學好漢語,課堂之外,志鵬還將自己的學習延伸到了多樣的社團活動之中。志鵬說:“我們學校的學生活動十分豐富,也給了留學生很多展示的機會和平臺。兩年來,我參加了不少活動,經(jīng)常擔任主持人,這讓我收獲了很多。”志鵬還經(jīng)常參加學校的“俄語與中文課”活動,通過同學們的分享,他對中國的了解越發(fā)深入,他也借助這個“小課堂”給他的同學們教授俄語,分享俄羅斯的風物人情。2019年5月,在陜西省教育廳和陜西省部分高校共同承辦的2019絲綢之路教育合作交流會上,志鵬被評為了“一帶一路”教育傳播大使。
而在真正屬于他的個人時間,志鵬也總是“與中文相伴”。志鵬說:“我經(jīng)??粗形碾娨晞 ⒅形臅?,我們財務、金融等專業(yè)的教材我也讀中文版的,看到不會的我就自己記錄下來再去學習。”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志鵬經(jīng)常利用閑暇時間在陜西各處行走,登華山、參觀法門寺、行渭南、過咸陽……在深度了解陜西這塊厚土的同時,志鵬也將這里悠久的歷史文化與地方特色介紹給他的親朋。
“我的父親對歷史很感興趣,每次我跟他通電話,他總是對我說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是一個很偉大的國家,你要在西安多學習它的文化。”志鵬說。隨著他對陜西了解的深入,他發(fā)現(xiàn)尊重父母、重視家庭是中俄兩國的共同之處。“中國有個成語叫做‘同甘共苦’,我覺得這個詞對中國和俄羅斯來說特別合適。”志鵬說。文化上的認同感,牽動著他想為兩國的合作發(fā)展出一份力。
“今年暑假,我在中俄絲路創(chuàng)新園實習,我的工作就是為來自不同國家的企業(yè)提供咨詢服務,向他們介紹在這里創(chuàng)辦企業(yè)的條件、要求及優(yōu)惠政策。在這里,我第一次對‘一帶一路’有了這樣直接的了解與參與。”志鵬說道。“雖然我的中文不是很好,但至少我可以聽懂,我可以給雙方進行語言翻譯,但并不是翻譯者,我想做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一座橋梁,促成兩國貿易更多往來。”關于畢業(yè)后的工作方向,志鵬這樣構想著。
志鵬(左)和他的朋友參觀法門寺 供圖 志鵬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