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難于上青天”到坦途通四方
修建于20世紀50年代的高江路是姜眉路與316國道高橋鋪段連接的主干道。
說起通往秦嶺以北道路的新舊變化,82歲的吳林森如數家珍。
90歲的許玉保(中)回憶當年開車走陽平關的路況。
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鐵正式開通運營(10月2日翻拍)。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本報記者 喜順攝
漢中市寧強縣城通往陽平關鎮(zhèn)的公路。
108國道漢中市寧強縣五丁關段(攝于1996年)。 張紀平攝
2007年9月,陜西第一條穿越秦嶺的高速公路——西(安)漢(中)高速通車。圖為西(安)漢(中)高速漢中段。
漢中市公路管理局職工張紀平展示當年拍攝的路況。
“20世紀70年代,漢中通往外界的道路大都是坑坑洼洼、曲折難行,路窄坡陡彎道多,晴天伴著灰塵,雨天裹著泥濘。”9月26日,82歲的老段長吳林森一見到記者就打開“路”的話匣,先來了這樣一段開場白。
以前去西安 想到山道彎彎就頭疼
吳林森是原漢中公路管理段副總段長。他說,過去,大家提起去西安就頭疼,平時沒啥大事根本就不出遠門。“1987年3月的一天,我們要到西安參加一個工作會議,8時20分,一行20多人坐著一輛大敞篷車出發(fā)。316國道寶漢線段因為積雪,路特別滑,車到秦嶺山頂已經18時了。因為路況不好,我們擔心到寶雞市晚了登記不上客房,就事先和寶雞那邊的同行聯系,讓幫忙先登記好客房。誰知路上遭遇堵車,一堵就是八九個小時,寶雞的同志過了零時等不見我們的消息就著急了。那時沒有手機,通信不暢,20多人坐在車里只能干等。”吳林森回憶著這段路的酸甜苦辣。
有了這次遭遇后,吳林森再次去西安開會返回漢中時,考慮到下雨怕道路擁堵,就開車走108國道周佛線,沒想車到周至縣境內,洪水把路給沖毀了,他們立即又掉轉車頭趕往寶雞,走316國道。零時許,車到寶雞收費站,沒想到那里的洪水更嚴重。為了趕路,他們又掉轉車頭折回周至縣。那次從西安返回漢中,光在路上就折騰了3天。
47歲的郭世昌,1996年從部隊轉業(yè)到漢中公路管理局做司機。“記得當時,漢中的城固、洋縣道路大部分是二級路面,可108國道周佛線的大部分道路屬于三級路面,路窄坡陡彎道多,開車很累。”郭世昌說,那時去西安是最頭疼的事。1999年秋天,單位有個急事要開車去西安,沒想到車行至土地嶺時,前方發(fā)生一起車禍,一堵就是五六個小時,單位負責人坐在車上急得不得了。
“我是學水利工程的,大學畢業(yè)后分配到原漢中地區(qū)水利局,之后調到公路部門工作直到退休。”吳林森回憶,1957年寶成鐵路通車之前,他家在四川成都的同學來漢中要先從成都到重慶,再坐輪船到武漢,接著還需要坐火車到西安,光在輪船上就要3天時間。那時候,雖然漢中到西安只需一天時間,但票卻很難買。“記得1961年10月,我從陜西工業(yè)大學(現西安理工大學)畢業(yè)分配到漢中工作,從西安出發(fā)到漢中走了5天。第一天從西安到陽平關,然后在陽平關等去漢中的車就等了3天。我們一行20多人是第4天14時許坐上解放大卡車的。車上沒有凳子,我們就坐在自己的行李上,18時許才到寧強縣大安鎮(zhèn)。第5天7時許坐車,到漢中已過18時了。那時車票只有幾塊錢,但車上沒座位。你想,從陽平關到北京才14.98元。”吳林森說,20世紀70年代,漢中大部分國道是料姜石路面,留壩縣一帶還是砂石路,到了70年代后期瀝青路面才出現。
“當時去西安辦事,除了坐汽車,還可以坐火車,不過得先去陽平關或者略陽才能坐。”吳林森說,那時回趟湖北老家也挺麻煩的,從陽平關坐火車到西安住一晚,第2天10時再坐火車,第3天下午才能到武漢。
寶漢線的開創(chuàng)者
“最早穿越秦嶺的公路,只有316國道寶漢線,開創(chuàng)者是趙祖康、張佐周等。”吳林森說。
資料記載,趙祖康畢業(yè)于交通大學唐山學校(今西南交通大學),是公路工程與市政工程專家。20世紀30年代初,他從事中國公路的創(chuàng)建事業(yè),為發(fā)展現代公路奠定了基礎。由西安到漢中的西漢公路,趙祖康從選線到施工全程參與。其中新修工程是從寶雞到漢中的這一部分,全長254公里。這條公路所經之地,就是古蜀道的北棧道部分,唐朝詩人李白曾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名句。這條公路自1934年年底動工,1936年5月開通。秦嶺的越嶺線,回旋舒展,雞頭關的沿溪線,雄偉壯觀,加上跨越褒河的鋼橋和鑿穿嶂壁的連環(huán)三洞,風景幽勝,獲得了專家的好評。
張佐周,高級工程師。1932年畢業(yè)于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土木系。當時漢中到白河縣的漢白路,就是他勘測設計的。后來,張佐周還參與了西漢公路雞頭關大型鋼架橋的設計和修建。秦嶺柴關嶺上至今仍有張佐周的題字。
現在路寬景美更便捷
9月1日,記者在漢中市勞動西路漢中市汽車運輸總公司家屬院見到了90歲的許玉保。他從部隊轉業(yè)到漢中,在漢中市汽車運輸總公司工作,見證了漢中公路交通運輸業(yè)的發(fā)展歷程。
20世紀50年代剛到單位時,作為司機的許玉保經常跑漢中到寶雞這段路。許玉?;貞?,那時,他開的車是用木炭燃燒做動力的貨車。這種貨車一般能拉4噸貨物,從漢中到寶雞之間有兩個站加木炭,相當于現在的加油站。一站加兩簍,簍高1.5米、直徑0.5米,總共加4簍。車上有兩個管道直通發(fā)動機,木炭就加在管道里。當時,道路太窄,每次會車都很困難。“你看現在這路,路寬景美,褒河到陽平關還不到兩個小時。”許玉保說。2007年,秦嶺終南山公路和西(安)漢(中)高速公路的通車,讓制約陜南經濟發(fā)展的秦嶺天塹變通途,數萬輛車穿梭在秦嶺間,漢中市走向了全國。
漢中市汽車運輸總公司經營處處長余勝華說:“你看這些年西漢公路的路況變化多大?路面由原來的砂石路面、料姜石路面,變成了現在的水泥路面,翻越秦嶺的南北出行方式也有了高速公路和高鐵的多種選擇?,F在有個急事,14時坐高鐵15時許就到西安了。”余勝華爽朗的笑聲中,傳遞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漢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喜悅。
記者手記
路暢萬事興
喜順
不僅是吳林森這樣的“老公路”感慨交通建設的巨大成就,對出行越來越便捷的愉悅體驗,每一位國人和來中國旅游、學習的外國朋友也都有真切感受。打開新中國成立70周年輝煌成就的巨大畫軸,通向幸福的“這條路”——中國公路和鐵路的發(fā)展史,在人類交通發(fā)展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公路總里程達484.65萬公里、高速公路達14.26萬公里,居世界第一;鐵路運營里程突破13萬公里,其中高鐵運營里程超3萬公里,約占世界高鐵總里程的2/3,穩(wěn)居世界第一。中國面向未來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已呈現在世界面前。
近年來,陜西公路網以米字形構架融入全國干線路網,奠定了陜西在全國公路網中的樞紐地位。數據顯示,陜西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居全國第9位,西安更是成為全國第二大高速公路節(jié)點城市。在建設公路主干線的同時,陜西農村路網按照村村通規(guī)劃,將致富路修到每村每戶,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也助力了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
回望來路,陜西公路網取得的巨大成就,離不開像吳林森這樣一代又一代“老公路”的艱辛付出,離不開設計規(guī)劃、管理養(yǎng)護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辛苦努力,更離不開有關部門做實做好民生工程的初心堅守。
交通出行承載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每一公里增加的都是老百姓對品質生活的真實感受。從“難于上青天”到翻越不再難,陜西路網建設成果豐碩;從出行不再難到越來越便捷,陜西路網肩負著更多的時代責任。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