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艹先锋影音在线,先锋天堂AV在线网,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户外,亚洲综合色婷婷六月在线图片

<strike id="i2w4y"></strike>
  • <strike id="i2w4y"><code id="i2w4y"></code></strike>
    
    
  • <strike id="i2w4y"><code id="i2w4y"></code></strike>
  • 凡人善舉 情暖三秦 2019年7-8月陜西好人榜發(fā)布

    2019-08-28 08:34:15  來源:陜西日報  


    [摘要]凡人善舉,情暖三秦。8月27日上午,由省委宣傳部、省委文明辦主辦的“厚德陜西·德耀志丹”——2019年7月—8月“陜西好人榜”發(fā)布儀式暨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xiàn)場交流活動在延安市志丹縣舉行。...

      凡人善舉,情暖三秦。8月27日上午,由省委宣傳部、省委文明辦主辦的“厚德陜西·德耀志丹”——2019年7月—8月“陜西好人榜”發(fā)布儀式暨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xiàn)場交流活動在延安市志丹縣舉行。

      7月—8月,我省共有25人(組)“身邊好人”入選“陜西好人榜”。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展示了他們崇高的道德品質。據(jù)悉,截至目前,我省共發(fā)布“陜西好人”946人,涌現(xiàn)出“中國好人”526人。“中國好人”總數(shù)排名全國第八。

      在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xiàn)場交流活動中,陜西省道德模范胡生芳,“中國好人”安永勝、高旭東,“陜西好人”謝林等與現(xiàn)場觀眾分享了他們的先進事跡。整場活動通過現(xiàn)場展板、視頻短片、文藝節(jié)目、現(xiàn)場訪談等形式,多角度展現(xiàn)了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的感人故事與高尚情操。

      一個個身邊好人的事跡深深打動了觀眾,現(xiàn)場掌聲陣陣。“聽了這些事跡,我深受感動,也很受啟發(fā)。”志丹縣順寧鎮(zhèn)干部李偉波說,“作為一名基層干部,我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宣傳好人事跡,帶動廣大群眾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學習好人、爭當先進模范,引領鄉(xiāng)村文明新風尚。”(記者 艾永華)

      敬業(yè)奉獻類(5人)

      楊銅川,男,1959年2月出生,淳化縣石橋鎮(zhèn)咀頭村黨支部書記。20多年來,楊銅川一心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 被群眾稱為“好書記”。為了發(fā)展特色產(chǎn)業(yè),楊銅川帶領群眾代表先后赴楊凌、禮泉等地參觀學習,邀請專家來村考察論證,為村子調整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結構,確定科學的發(fā)展方向。在他的努力下,目前,咀頭村葡萄產(chǎn)業(yè)已經(jīng)形成早中晚3個品系,果樹種植面積近5000畝,被確定為全省第一批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示范園區(qū)。咀頭村成立了淳化明珠葡萄專業(yè)合作社,建起了1000噸的氣調庫,解決了葡萄貯存銷售的問題。2012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134元。

      丁常保,男,1979年6月出生,現(xiàn)任志丹縣足球協(xié)會主席。2003年3月,丁常保參與志丹縣足球協(xié)會的組織管理工作,帶領大家共同努力,使志丹縣成為中國基層足球和校園足球的代表。志丹縣約有5000名孩子踢足球,足球普及率近30%,形成了具有志丹特色的“草根足球”。2010年5月,志丹縣代表中國參加了在德國慕尼黑舉行的2010年國際青少年業(yè)余足球聯(lián)賽暨“2010年小世界杯”比賽交流活動。2014年3月2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看望并接見了在德國參加足球訓練的志丹縣少年足球隊,志丹足球引起全世界的關注。近幾年,志丹縣在國際、全國和省市級比賽中共奪得冠軍30個,累計向外輸送隊員超過200名,成為陜西省足球重鎮(zhèn)。

      韓延成,男,1964年1月出生,銅川市救助管理站站長。韓延成始終堅持“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工作理念,堅持“為政府分憂,幫弱勢群體解難”的工作原則,用真情真心為需要幫助的困難群體送去溫暖。17年來,在他的帶領下,銅川市救助管理站救助過的孤、殘、病、老人員數(shù)以萬計,300多名未成年流浪兒童得到了保護;幫助100多名長期滯留在站的精神障礙患者尋親尋家成功。2019年3月,韓延成被評選為全國民政系統(tǒng)勞動模范。

      李聰,女,1990年12月出生,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西安車站售票車間售票員。她2007年12月入伍,2009年退伍,2012年8月參加鐵路工作。鐵路系統(tǒng)各項規(guī)章制度,她可以倒背如流;全國鐵路接算站示意圖上有807個站名、343個線名、606個接算站、201個非接算站,她都熟記于心。她先后榮獲中國鐵路總公司第五屆客運系統(tǒng)職業(yè)技能競賽第三名,全國鐵道團委青年崗位能手、尼紅式青年,西安鐵路局十大青年崗位標兵。她的事跡先后被《人民日報》等全國各大媒體報道,并受邀登上中央電視臺《勞動最光榮》《黃金100秒》等節(jié)目。

      董俊英,女,1964年1月出生,漢中市人民醫(yī)院婦產(chǎn)科主任。董俊英從事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30余年,對婦產(chǎn)科疾病診治有較深造詣。在處理產(chǎn)科疑難病癥和進行危重癥病人搶救時,只要病人沒有脫離危險,她就不會離開醫(yī)院,她所帶領的團隊創(chuàng)下了連續(xù)13年無一例孕產(chǎn)婦死亡的優(yōu)異成績。在婦科微創(chuàng)方面,她率先在陜南地區(qū)開展了婦科微創(chuàng)手術,她和她的團隊在全國微創(chuàng)手術比賽中多次獲獎。近幾年,她又帶領團隊深入研究治療不孕不育,為漢中不孕不育婦女帶來了福祉,使不孕不育家庭看到了希望。她先后獲得全國婦幼保健先進工作者、陜西省勞動模范、漢中市有突出貢獻技術人才等榮譽稱號。

      孝老愛親類(4人)

      屈養(yǎng)利,女,1961年3月出生,西安市長安區(qū)王莽街道韋兆南村村民。屈養(yǎng)利結婚后的第二年,公公就去世了,老人臨走前特別放心不下自己脾氣倔強的老伴。屈養(yǎng)利對公公說:“爸,你放心,我會把婆婆當親媽一樣照顧的!”30多年來,屈養(yǎng)利與婆婆同吃一鍋飯,同睡一張床。為了一心一意照顧好96歲的婆婆,她毅然關掉自己經(jīng)營尚好的店鋪,回到韋兆南村,從一日五六餐可口的飯菜,到每天擦洗身體、換洗衣服,屈養(yǎng)利悉心照顧著婆婆。婆婆也把屈養(yǎng)利看作自己最重要的依靠。屈養(yǎng)利的孝順,是30多年的日夜相守,是傾注了愛心的彼此接納。

      李春艷,女,1970年12月出生,寶運集團千陽分公司汽車站站長。結婚27年來,李春艷用愛心孝敬公婆,照管侄子成家立業(yè)。2016年,婆婆突患腦梗致半身不遂。為讓婆婆早日康復,無論多忙,李春艷都要攙扶婆婆練習走路。婆婆病情加重后,她每天喂水喂飯,洗洗涮涮,無微不至地照顧直至老人離世。公公年邁多病,腿腳不便,李春艷常年在老人身邊精心照料,從未抱怨。丈夫的哥哥去世后,其妻改嫁留下幼子,李春艷主動將侄子接到身邊撫養(yǎng)成人。侄子娶妻生子,她還像親奶奶一樣疼愛兩個侄孫子。李春艷用自己的言行傳承著文明家庭的美德。

      郭風俠,女,1970年11月出生,銅川市王益區(qū)紅旗街道育才社區(qū)居民。2016年2月28日,郭風俠的哥哥突發(fā)腦出血,后經(jīng)搶救,保住了性命,卻癱瘓在床。6月,嫂子又因肺癌去世,留下僅有18個月大的侄子。面對生活無法自理的哥哥、嗷嗷待哺的侄子,郭風俠毅然決然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擔,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給予哥哥和孩子最好的陪伴。3年來,郭風俠不離不棄、無怨無悔地照顧哥哥,讓哥哥重樹對生活的希望。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了最為真摯的手足之情,她的至善至愛感動鄰里、感動社會。

      齊存娣,女,1976年3月出生,鎮(zhèn)安縣高峰鎮(zhèn)兩河村村民。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鄉(xiāng)村婦女,丈夫常年在外打工。2010年,她76歲的婆婆因高血壓突然暈倒,就此癱瘓在床;同年臘月,79歲的公公病倒在床。齊存娣十幾年如一日照顧兩位老人,每天從早上將洗臉水端到老人床前給老人洗手洗臉開始,一直忙到晚上兩位老人入睡,她才休息。正因為她多年來的苦苦支撐,丈夫才能安心在外打工賺錢。如今,家里經(jīng)濟相對寬裕了一些,蓋起了新房子。她用柔弱的雙肩撐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擔,讓老人盡享晚年天倫,她用愛心筑起了一個幸福的家,是遠近聞名的好媳婦。

      自強勵志類(3人)

      楊小超,男,1984年3月出生,岐山洪霖廣告?zhèn)髅接邢薰究偨?jīng)理。楊小超幼年因病致殘,少年不幸喪父,孤兒寡母一路艱辛,但他勤奮好學,走出了生活的低谷,創(chuàng)辦了岐山洪霖新媒體網(wǎng)絡平臺,以獨特而出色的運營吸引了7.3萬粉絲,成為西府周原地區(qū)人氣最旺、影響力最大的自媒體宣傳平臺之一。楊小超以自媒體平臺為陣地,大力宣傳周禮文化,傳播正能量。他熱衷社會公益事業(yè),曾通過拍攝視頻短片,舉辦大型慈善公益愛心活動,籌集善款20余萬元,岐山群眾親切地稱他為“岐山的民間公益大使”。

      吳世華,男, 1970年5月出生,鎮(zhèn)巴縣赤南鎮(zhèn)梅坡村楊家院組小組長。吳世華身殘志堅、古道熱腸,幾十年來,他不但克服自身殘疾,想方設法致富,創(chuàng)辦養(yǎng)豬合作社,還幫扶15戶貧困戶共同脫貧致富。近幾年,他不斷擴大養(yǎng)殖規(guī)模,現(xiàn)每年可售肥豬百余頭、仔豬上千只,既增加了收入,又方便了群眾。吳世華自己“站起來”,再“扶起”他人的事跡激勵了更多貧困群眾摒棄懶等靠要思想,激發(fā)了他們積極實干興業(yè)的內生動力,成為貧困群眾追趕超越、爭先脫貧的標桿和楷模。

      李安興,男,1964年1月出生,安康市漢濱區(qū)瀛湖鎮(zhèn)沙溝村村民。李安興4歲時,因感冒高燒不退,加之當時醫(yī)療條件有限,家庭條件困難,治療不及時,造成右眼失明,左眼視力嚴重受損。2012年,他家被認定為“五保戶”。李安興身殘志不殘,他懂得感恩、甘愿奉獻,通過肩挑背扛為留守老人送生活用品和生產(chǎn)資料,成了遠近聞名的“老貨郎”,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感動著身邊的村民。李安興常說:“送貨掙錢只是我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主要是這件活計有意義,等我將來變老時,也希望有人能像我這樣給老人送吃送用,行方便不作難,那我就很高興了。”

      助人為樂類(6人/組)

      李文濤,男,1968年11月出生,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副主任醫(yī)師。巴黎時間2019年7月1日晚6時,正在法國休假的李文濤,在巴黎歌劇院附近發(fā)現(xiàn)有位老人突然暈倒在地,不停抽搐并口吐白沫。他判斷該老人的癥狀是突發(fā)性癲癇,需要立即接受治療。他告訴圍觀群眾自己是中國醫(yī)生,請他們配合將患者身體側翻,讓患者呼吸道保持通暢。經(jīng)過大約5分鐘的按壓穴位,老人逐漸恢復意識,心率呼吸也恢復正常。在確認患者已恢復基本意識后,李文濤才放心離開。李文濤的施救視頻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被廣泛傳播并引發(fā)網(wǎng)友大量點贊,他被網(wǎng)友稱作“中國好醫(yī)生”。

      侯宏儒,男,1971年3月出生,扶風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副大隊長,扶風愛心志愿者團隊常務理事長。自參加工作以來,侯宏儒經(jīng)常參與各類愛心公益活動,用行動去幫助他人。2013年6月,他組織發(fā)起了愛心送考活動,當?shù)貝坌钠髽I(yè)紛紛支持并加入。愛心送考活動堅持至今,免費接送中、高考學生1.5萬余人次,受到社會各界一致好評。2014年以來,他組織帶領扶風愛心志愿者團隊開展“傳承美德 弘揚孝道”“愛心捐衣”等助老愛老公益活動10余次,為貧困戶和孤寡老人送去御寒冬衣、棉被、米面油等生活物資,帶動了扶風縣“爭當志愿者,共同助他人”的熱潮。

      宋慶珍,女,1963年8月出生,志丹縣義興發(fā)大酒店董事長。她30多年致力于做最有情懷的陜北美食,不僅在當?shù)爻闪思{稅大戶和解決就業(yè)的中堅力量,并且在西安開店,讓延安飲食文化聲名遠播。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她資助辦學、扶助貧困戶、資助大學生、扶持殘疾人、關愛服刑人員子女、幫貧困村打造產(chǎn)銷平臺等等。這些年,她在社會公益事業(yè)中投入了200多萬元,為公益事業(yè)奔走數(shù)百次。作為省市縣三級人大代表,她積極履行人大代表職責,為社會發(fā)展獻計獻策,提出了許多建議和議案,得到了群眾的廣泛認可。

      武翠玲,女,1962年7月出生,陜西恒生國際購物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武翠玲生于一個農(nóng)民家庭,她不甘平凡,下海經(jīng)商,遍嘗艱辛,成為一名企業(yè)家。她在自我發(fā)展的同時,不忘回報社會。2003年以來,武翠玲先后給一些貧困村捐資240多萬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捐資1100多萬元,用于支持慈善事業(yè);捐資10多萬元救助災區(qū)、貧困戶、孤殘兒童。她關愛孤寡老人,為他們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我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生我養(yǎng)我的家鄉(xiāng)和家鄉(xiāng)可愛的人們,我不是什么大老板,我只是一個農(nóng)民的孩子,我會盡我最大的能力回報社會……”武翠玲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劉登學,男,1940年10月出生,寧強縣燕子砭鎮(zhèn)中壩村村民。劉登學所居住的燕子砭鎮(zhèn)中壩村四組有一條河溝,截斷了該組六七十戶村民上山勞作、下山外出的道路;每逢下大雨,河水暴漲,孩子不能上學,村民不能下地外出,于是劉登學便產(chǎn)生了為鄰里鄉(xiāng)親修建一條便民橋的想法。面對巨額的建橋費用,他節(jié)衣縮食,硬是從牙縫里省出了4萬元。2014年,劉登學花光自己的積蓄,托親靠友買來材料,修建了一座長8米、寬4米、高5米,旁設輔橋的便民橋,解決了該組世代以來交通不便等難題,被當?shù)厝罕姺Q為“當代雷鋒”。

      王世紹,男,1927年3月出生,曾任西安交通大學紀委副書記;愛人仇啟真,女,1929年10月出生。夫婦二人幾十年來省吃儉用,共同堅持捐資助學,累計捐款超過百萬元。據(jù)了解,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夫婦二人先后通過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陜西省、西安市實施希望工程辦公室及西安市工會向特困學生提供資助,還與青海省、榆林市子洲縣及西安市的十幾個貧困學生開展結對子等活動,資助他們完成學業(yè)。2017年,他們設立王世紹助學金,用來幫助家庭經(jīng)濟特別困難但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完成學業(yè)。夫婦二人還向西安交大教育基金會捐資50萬元,用于獎勵仲英書院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

      見義勇為類(4人/組)

      王三濤,男,1988年1月出生;王俊,男,1992年2月出生。二人都是周至縣竹峪鎮(zhèn)嶺梅村人, 均系中國移動公司西安分公司職工。2018年12月12日下午6時左右,王三濤、王俊兩人外出工作,途經(jīng)周至縣殿鎮(zhèn)村路口時,聽到有人呼救。他們立即下車,朝著呼救聲方向跑去,發(fā)現(xiàn)一輛小轎車淹沒在河水中。呼救者說,因天黑地滑,導致車輛失控沖出路面墜入河道,司機被困車內,昏迷不醒,水已破窗而入,自己僥幸從車里爬了出來,尋求救援。王三濤和王俊迅速接近落水車輛,幾經(jīng)周折終于把車門打開,將司機移出車外,抬上河岸,第一時間撥打120。

      陳軍,男,1970年2月出生,三原縣人,現(xiàn)為廣州市秀威貿(mào)易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今年3月31日,陳軍在土耳其旅游途中,撿到一個裝有1.5萬土耳其里拉和其他物品的錢包。在導游的幫助下,他第一時間聯(lián)系到失主。得知失主離得比較遠,一時走不開,陳軍便決定開車將錢包送還失主。到達失主所在地后,陳軍馬上聯(lián)系了失主,在等待失主期間,他突然看見遠處海面一個人力滑翔傘掉到海里。陳軍與隨行的導游不顧冰冷的海水,迅速跳到海里,拼命向落水者游去,最終在大家的幫助下,將落水者拉回岸邊。此時,錢包的失主也已趕到,并拿出500土耳其里拉向陳軍表示感謝,陳軍婉言謝絕了。

      王帥,男,1984年7月出生,禮泉縣昭陵社區(qū)南陽村一組村民。今年7月13日14時許,王帥和妻子帶著兩個孩子正在涇河鄭國渠段游玩,突然聽到呼救聲,他順聲看去,只見在不遠處湍急的河中,一個小女孩奮力掙扎著,岸邊一位婦女不知所措。王帥迅速脫掉衣服,一個箭步跳入水中,向落水小女孩游過去,抓住女孩后迅速向岸邊游。這時,女孩的媽媽為救孩子也跳進河里,他將女孩托舉到河中一塊大石頭上后,又使盡全力把女孩的媽媽也推了上去。由于體力消耗太大,王帥不幸被急流卷走,年僅36歲。

      陳平,男,1986年3月出生,丹鳳縣庾嶺鎮(zhèn)街坊村村民,外賣公司員工。今年3月9日上午9時許,陳平騎車送外賣途經(jīng)312國道龍?zhí)稑驎r,一輛小轎車突然撞向鐵路橋墩彈回路中間,一名坐在后座的女子被彈到前排,頭從撞破的擋風玻璃鉆了出來,卡在那里不能動彈。情況十分危急,陳平立即上前破窗救人。他是個殘疾人,右手還戴著假肢,他用左手拳頭和胳膊使勁砸玻璃,左手被玻璃劃出多條口子,鮮血直流。隨后路過的一名警察也來幫忙,他們一起合力將受傷的5個大人和一名3個月大的嬰兒抬到救護車上,送往醫(yī)院救治。隨后,陳平匆忙離開現(xiàn)場,繼續(xù)送外賣。

      誠實守信類(3人)

      馬文武,男,1975年5月出生,大荔縣韋林鎮(zhèn)泊子村村民。2018年6月12日,馬文武外出,突然看見路旁有一個商務提包。當看到包里4捆厚厚的百元大鈔、一張銀行卡和身份證后,他立刻意識到這個包對失主的重要性。于是他放下自己的事情,守在原地等待失主。一個多小時后,他看到一個滿頭大汗的人沿著路邊小跑,尋找東西。馬文武趕緊迎上去詢問情況,經(jīng)過核實信息,確認是失主后,他立即歸還了失物。失主看到失而復得的4萬元現(xiàn)金、銀行卡和身份證后,激動地連聲道謝,當即取出2000元作為酬謝費,被馬文武婉言謝絕。

      高光軍,男,1967年2月出生,神木市大柳塔軍林信譽商店店主。自1995年他創(chuàng)辦大柳塔信譽商店至今,商店從沒有因為質量和服務被投訴,他還累計主動銷毀價值20多萬元過期、臨期商品。他致富不忘回報社會。1998年長江水患、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4年云南魯?shù)榈卣穑伎犊饽?,捐資捐物;為方便王渠溝過往群眾,他自己投資安裝了路燈和監(jiān)控;10多年來,他先后資助他人資金累計20多萬元。

      劉照元,男,1949年7月出生,安康市嵐皋縣藺河鎮(zhèn)蔣家關村村民。6年前,兒子得了鼻咽癌和淋巴癌去世后,為償還給兒子治病欠下的24萬元債務,劉照元夫婦每天鋤草、割漆、做木活、打零工。到2018年8月,劉照元已經(jīng)還清了15.5萬元的債務,剩下的8.5萬元,老人也計劃通過種植白及、養(yǎng)豬和割漆來還,并囑托孫子,如果自己沒還完債務,一定要替自己把欠款還完。這就是劉照元,一個替子還債的偉大父親,一個視誠信為信仰的平凡老人,他用勤勞有力的雙手踐行著自己的諾言,更用行動詮釋了“誠信”二字的深刻內涵。(記者 王帥 編輯整理)

    編輯: 羅亞秀

    相關熱詞: 陜西 好人 敬業(yè)奉獻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wǎng)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wǎng)所有,任未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wǎng)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