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來西安的俄羅斯手工匠人阿亮巴在絲博會暨西洽會現(xiàn)場制作手工藝品。 記者 齊卉攝
5月11日,在第四屆絲博會暨西洽會主賓國俄羅斯展區(qū),伴隨著悠揚的音樂,俄羅斯的姑娘和小伙子們載歌載舞。他們不僅帶來了啤酒、果醬、魚罐頭等俄羅斯特產(chǎn),還帶來了俄羅斯的森林工業(yè)、醫(yī)療、教育等產(chǎn)業(yè)項目。
展區(qū)一角,阿亮巴安靜地坐在那里,緊抿著嘴唇,專注地用刻刀和拋光器打磨著手里的一塊鹿角。
這是阿亮巴第一次來中國。除了“謝謝”,阿亮巴一句中文也不會說,但這并不妨礙他制作的鹿角手工藝品在展會上受到大家近乎狂熱的歡迎。
阿亮巴來自俄羅斯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qū),那里位于西西伯利亞平原的極北地帶。阿亮巴通過翻譯告訴記者,他的家鄉(xiāng)擁有俄羅斯最多的馴鹿群,大約有76.5萬只,年產(chǎn)鹿肉超過7000噸。但是在當(dāng)?shù)?,像他這樣會雕刻鹿角手工藝品的匠人不足15人。當(dāng)?shù)卣闪⒘藢iT的藝術(shù)家平臺,為他們創(chuàng)造經(jīng)商條件和尋找合作商機。這一次,在當(dāng)?shù)卣慕M織下,阿亮巴作為匠人代表,第一次來到中國西安,參加第四屆絲博會暨西洽會。
記者在一旁觀察到,隨著阿亮巴手中的小電鋸、鑿子等雕刻工具慢慢轉(zhuǎn)動,他正雕刻的一個猛犸象形態(tài)慢慢豐富起來:一個仰頭看向天空的猛犸象伸著長長的鼻子,咧嘴笑著,幸福而悠然。在阿亮巴不大的桌子上,用鹿角雕刻的漁翁、小鯉魚、行走中的小象寶寶等大大小小的工藝品琳瑯滿目,栩栩如生。“這個猛犸象,我花費了好幾天的工夫,我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我的寶貝。”阿亮巴小心翼翼地為手中的猛犸象擺件安裝上一個用猛犸象遺骸制成的底座。“完工啦。”他雙手愛撫地摸了幾下,將猛犸象擺在了成品區(qū)。
在阿亮巴的展位前,參觀者絡(luò)繹不絕,僅僅一早上,他帶來和現(xiàn)場制作的手工藝品所剩無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士一次買走了阿亮巴5件手工藝品,這讓阿亮巴開心不已。
“鹿角的鑰匙扣不常見,很有俄羅斯風(fēng)情。15元一個也不貴。我讓他刻上了我的名字和我喜歡的圖案,就更有紀念意義了。”一位來逛館的女士說。
“俄羅斯除了啤酒、甜果醬,還有我的猛犸象。能得到大家的認可,我非常高興。”阿亮巴告訴記者,盡管還不是太熟悉陜西西安這座城市,但是對兵馬俑耳熟能詳。希望這次有機會去親眼看看陜西西安的名勝古跡,也把有中國特色的產(chǎn)品帶回俄羅斯。記者 齊卉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