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張璐 文/圖
在西安眾多的愛心互助群體中,有一個弱痩的背影,雖早已是兩鬢花白,卻依然樂此不疲奔波在公益路上。他生活簡樸、性格溫和、知恩感恩、默默無聞,熟悉的人都習慣稱呼他為“老黃”,他就是西藍人家公益團隊的負責人黃西有。
黃西有已年過花甲,從事公益事業(yè)已有30余載,關愛過無數(shù)需要幫助的人,幫扶過許多貧困家庭,資助過許多貧困家庭的大學生。這些家庭至今都還清晰地記得他憨厚的模樣。
黃西有當過營業(yè)員、保管員,創(chuàng)辦過扶貧產業(yè),組織過幾百人的生產救助隊伍,如今退休在家陪伴著癱瘓在床的老母親。即便如此,黃西有仍利用業(yè)余時間進行公益活動。他曾先后多次獲得“先進工作者”“優(yōu)秀共產黨員”“西安好人”“藍田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黃西有12歲時,父親就因工作積勞成疾而離世。在艱難困苦的生活中,他過早地嘗到了人生的艱辛,也懂得了感恩。黃西有在磚廠工作時,熱衷于為同事義務理發(fā),一堅持就是26年,無論刮風下雨從未間斷。15歲時,黃西有陪工傷同事劉兵住院治療48天,幫他洗臉洗腳,進行康復訓練,如同親人一般無微不至地照顧他,竟沒有人相信黃西有只是他的同事。
創(chuàng)業(yè)期間,黃西有為玉山鎮(zhèn)啞女張春花傳授手工藝編織技術,為這個貧困的聾啞人找到生活的支撐點;幫助村民邵纏葉辦起了家庭式手工藝廠,使得原本貧困的邵纏葉成為人人羨慕的致富能手……在這些不為人知的故事里,沉淀著黃西有善良、平凡、樂觀的人生觀。
“從小國家養(yǎng)著我,母親的善良感染著我,不知不覺就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黃西有樂呵呵地說。
在幾十年的創(chuàng)業(yè)經歷中,黃西有始終有著一個堅定的夢想,始終保持著任勞任怨、熱情待人的生活作風,無論是單位組織的扶貧包村,還是參與汶川地震災區(qū)、南方水災一線實施救援。
在公益活動中,黃西有始終走在前頭,從不說苦和累,這和他單薄的身影、憔悴的面容形成了明顯的反差。平日,黃西有認認真真對待每一份工作、每一個同事,同事的困難就是他的困難。
今年5月,一個偶然的機會,黃西有關注到殘疾人藍田“買水姑娘”侯小妮,他進山登門采訪,深夜撰寫美文,向有關部門求助,協(xié)調網友,十多次陪網友到侯小妮家獻愛心,一起聯(lián)系醫(yī)院和上級組織,幫助侯小妮順利實施手術,為她迎來新生。
問及今后的設想,黃西有堅定地說,“我只要有精力,就還會和從前一樣,更加努力地做公益慈善”。
“生活上,我已經很知足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和快樂,我覺得為社會做一些有益的事,就是自己最大的滿足,也是多年不變的夢想。”如今,黃西有和團隊的志愿者經常攜手幫助殘疾人朋友,組織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組織大學生開展公益實踐、雙語公益誦讀進校園等公益項目,深受大學生和志愿者的喜愛和追崇。
《各界導報》2021年06月29日 第4948期 第04版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