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彥伶
“為長者尊,為子者孝。”家住西安市藍田縣的孫秋紅常說,這是自己經營好家庭的基礎理念。
“敬老重教心常樂,勤儉持家福有恒”是孫秋紅家的家訓,也是他們家庭現狀的真實寫照。孫秋紅家有常年臥病在床的公公、婆婆,還有年邁的母親。二十年來,孫秋紅堅持每天做飯洗衣,給老人翻身、洗澡、按摩,陪他們聊天,做他們的貼心人。孫秋紅的孝心故事也傳遍了四鄰八鄉(xiāng)。
家訓的力量
孫秋紅結婚時,家里的客廳掛有一副對聯:敬老重教心常樂,勤儉持家福有恒。婆婆對她說:“‘敬老重教,勤儉持家’是李家的家訓。”當時孫秋紅并沒有在意。
1995年秋,孫秋紅的父親不幸患了腦溢血。她的公婆得知后,租車接孫秋紅父親到縣醫(yī)院住院治療,到西安拍片做CT。出院后,公婆邀請孫父住在家里繼續(xù)治療,并四處尋醫(yī)問藥,努力給他增加營養(yǎng)。三個月后,孫秋紅的父親恢復如初,沒有留下任何后遺癥。同年,孫秋紅的妹妹畢業(yè)后工作一時沒有著落,是孫秋紅婆婆多方奔走,為其聯系應聘單位。
看著烈日下婆婆忙前忙后的身影,孫秋紅淚流滿面,她暗下決心:“您待我如女,我定報您如女!”
悉心照料老人
后來,孫秋紅的婆婆不幸患上了帕金森和骨質疏松癥,從2008年開始便半癱在床。十多年來,她每天堅持做飯洗衣,給老人翻身、洗澡、按摩、陪她聊天,從無怨言,因為她知道這是她做兒媳婦的責任。
2011年秋,婆婆不幸摔倒造成腿骨骨折,手術住院20多天,她衣不解帶,忙前跑后,精心照料。術后回家休養(yǎng)半年多,她給婆婆天天擦身按摩,以防褥瘡;陪婆婆說話,鼓勵她戰(zhàn)勝病魔。天遂人愿,孫秋紅的婆婆身體恢復得很好。
2013年正月,年近八旬的公公患膽結石住院月余。手術后,為了能早日幫助公公體內通氣,她扶著公公在走廊里慢走,每次一小時,每天三次,從無中斷。當同室病友得知孫秋紅是兒媳時,無不交口稱贊。公公的腳指甲需要修剪時,孫秋紅便戴著花鏡,將公公的腳放在自己腿上認真給公公修剪好。
20多年來,孫秋紅每天晚上為公公把洗腳水端到跟前,為公公洗腳。公公突發(fā)腦梗,右半邊身子癱瘓,孫秋紅心急如焚,急忙送公公到西安住院治療。出院后,孫秋紅嚴格按醫(yī)囑進行護理,每天幫助公公做康復訓練,現在公公病情大有好轉。公公逢人便說:“娶個好兒媳,幸福三代人。”
平日里,孫秋紅每天早晨五點多起床,先給三位老人穿衣洗漱,再取奶、蒸蛋羹做好早餐,還要喂婆婆吃飯,然后匆忙趕到單位上班。她工作比較忙,回到家也很累,但只要到家,就開始給公公、婆婆按摩,告訴他們一天的大事小情。遇到難事,她還請他們一起出謀劃策。每到周末,她便會一大早推著婆婆去買菜,就為能讓她多呼吸呼吸新鮮空氣。一日三餐,定時洗澡、按摩,雖然這樣的生活累點,但孫秋紅只要看著他們滿意的笑容,自己就很開心了。
重在言傳身教
重教,就是要言傳身教。多年來,孫秋紅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子女,要做個講孝道的新人。
女兒剛懂事時,孫秋紅便帶著女兒到丈夫施工的工地,讓女兒看勞動者辛勤勞作的場景;帶女兒到自己的辦公室,體驗工作的快樂和辛勞。
孫秋紅說,自己教女兒的第一首詩是鄭板橋的:“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漢。”從小就讓孩子明白“不勞動者不得食”的道理。
《各界導報》2020年07月7日 第4660期 第4版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